登录注册
怡合达调研纪要
夜长梦山
2022-03-01 10:34:36
【中金高端装备】怡合达调研纪要20220224
一、2021年业务端基本情况
  1. 2022年1月24号发布21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在43.73-51.10%,扣非的净利润增长在47-50.68%,但财务报告要在7月下旬公布
  1. 人均产值:20年月均人均6.23万元/月/人,21年3季度6.76万元/月/人,全年超过7万元/月/人,这是公司这边坚持要考核的标准
  1. SKU数量:20年总数在90.08万个,年度实际销售在28.58万个,21年在册的SKU接近120万个,年度销售为37万个
  1. 销售情况:
    1. 销售渠道:纯线上渠道下单客户,从2020年的38.25%到2021年的接近56%,纯线下下单客户从2020年的39.86%下降到2021年的22%左右;如果把线上线下双渠道客户和纯线上客户合并,则占比接近78%
    2. 销售额: 2020年线上是17.27%,线下是82.73%;2021年线上是28%,线下是72%。线上平台注册客户接近15万个,2021年新增超过3万个,累计购买的客户数量超过2万个
    3. 复购情况,21年3季度,73%的客户有复购。有10次以上购买记录的客户占比超过26%
    4. 分层划分:0-10万小微型客户;90-100万中型客户;100万以上的头部客户,集中度有所提升:2021年,0-10万客户占比超过90%,销售占比13%(2020年16%);10-100万,销售占比超过30%(2020年33%);100万以上客户占比1%,销售占比超过55%(2020年50%)
  1. 销售发货及供应链的效率:2020年总订单数是55万个,出货项次是230万项,每天的订单数2000单(SKU4.22个),每天的出货项次8700项,;2021年总订单数是76万个,出货项次超过330万,每天的订单数2700多单(SKU4.36个),每天的出货项次超过12000项。说明客户的购买频率、种类和项次都越来越多。2022年,上周复工订单已基本恢复到过年前的80-90%
  1. 主营业务:
    1. 按产品划分,最头部的前5大产品占比已超过30%
    2. 按下游行业划分,新能源、锂电池销售占比增长最快,在21年3季度占比与手机等并驾齐驱在24%左右,但全年来看,新能源、锂电池占比在28%左右,手机等占比22%左右,汽车占比9.2%左右,光伏占比5%左右,机器人4%。2022年前两个月来看,新能源、锂电池的增速与去年4季度类似,医疗领域增速也较快,其他增速平缓
    3. 按地区划分,跟三季度报告比不会有太大变化,华南地区52%,华东地区35%。
二、分析师提问
  1. 怎样理解前5大产品在持续提升?是否因为客户需求集中在少部分产品,未来这个提升的趋势是否持续,未来有什么产品布局的侧重性?
    头部产品的绝对值提升较大,但实际上占比应该是越来越分散。
  1. 一站式采购模式的竞争壁垒?未来潜在竞争格局的演变?
从自己的情况来看,有规模优势(客户数量、供应链数量);不单单是一站式采购模式带来的优势,而是:第一,源头端:工程师把怡合达的标准用在设计软件上面,就已经把怡合达的产品锁定了,模式实际上是to engineer,可以形成很好的粘度;第二,末端:交互端,在供应链、SKU数量方面都有优势。在两者之间,有信息化能力、制造能力、对供应链的把控、对客户的了解程度,潜在准入者也不太好超越。
三、投资者提问
  1. 后端生成人员的流失率是最低的?
一线生产人员的流失率在整个东莞地区的生产企业来看是最低的,但在公司内部来看是最高的,大概每月7%左右。
  1. 透视到费用这一层,分产品看哪个更赚钱?
大品类来看,已经实现规模优势的部分产品的毛利率来看的比较高;小品类的话实在太多了
  1. 制造比较多的产品的平均单价都比较高?
内部会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分类来分,不会按直线运动、传动零部件等来分,因为导向轴可以是2米的,定位销只有几厘米,放在一类来定义可能不太合适。
  1. 怎么看待以制造为中心、能够替代怡合达的公司?
一方面,斯维达是很老的竞争对手,规模不是特别大,在第二梯队中靠前,以贸易型为主;另一方面,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采购的便捷性是最初级的考虑,往后再是确定性和安全性,他们不会把采购额度都放在一个供应商那里,怡合达在头部客户那里的占比是2-3%。
  1. 怡合达覆盖客户采购金额的5-6%,未来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吗?驱动因素是什么?
最大的客户是比亚迪。绝大部分的客户都需要慢慢累积,因为工业品需要对供应商的考核,需要时间来逐渐提高比例。
对于比例,一百万的硬件采购成本,其中60万的零件是核心的、品牌化的、高度成熟的、渠道清晰的;40万是非标的、准入门槛低、渠道零散的、价格不透明的。一般的供应商能覆盖的都在6%左右,但随着工程师对标准零件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个比例会逐步提升,未来5-10年,非标零件的定制化从34%压缩到25%,但不会完全被标准化零件替代,可能性不大,也完全没有必要。之前因为要考虑效率,所以会为了客户提供增加附加值的措施,但发现市场巨大,并且这是客户的痛点,所以在2020-2021年开始介入。而且这一块一直被国外的品牌占据,国产替代的需求和空间很大。目前希望各个领域都能覆盖到。
  1. 60% 的合金零部件也打算介入,与现有供应商的优势什么?以及介入方式是什么?
之前利用OEM方式去进入某些产品。选择介入的大部分是工程师对品牌忠诚度高、制造门槛不是非常高的领域。在优势方面,一站式的破客成本较低,并且经销商制中还是有较大的价格空间。
  1. 供给侧驱动?把品类扩充出来,顾客就自然而然会切换到怡合达的渠道?比例6%提高到15%,时间规划是?
一,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上,对产品的深度开发,可以扩充SKU数量;二,产品的适用性越来越强,标准品种类在千万级,已经能够满足市场的应用需求,发展方向不是扩充SKU的数量,而是提升产品的通用性。比例提高的计划暂时不在中短期规划里。
  1. 销售模式to engineer,销售部门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怎么培养工程师的粘性?
市场部门的销售专员在客户现场了解客户新的生产计划、匹配到新产品、把产品工程师引入到客户的生产现场。国内体系化的标准中,被工程师群体接受、形成设计习惯的标准有怡合达,新的标准要替代原有的已被习惯使用的标准,是很难的。
  1. 下游版块的拆分,21年锂电提升比较多。21年各版块同比增速以及未来展望?
    锂电,超过100%;手机,不到20%;汽车,接近40%;光伏,接近70%;工业机器人,平稳;半导体,去年进入前10;未来的话,从最近一两个月很难判断,但未来3-5年,锂电、新能源、光伏的增长速度很迅猛,其他领域跟去年、前年的情况差不多。
    无论从应用端还是国家战略,新能源、锂电池都比较乐观,比如电动汽车需要的零件组装的需求在增加。而像手机的增长就会比较平缓。
  1. 不同行业的景气度的轮动,市场部分对此有什么调整吗?是被动接单,还是有什么调整?
对锂电、新能源的产品端研究在19年之前就已经启动了,后续对它有针对性的开发。目前在医疗、半导体有提前的布局。医疗目前在3%左右,应用场景中的检测会用的多一些。
  1. 过去增长较快,增长的驱动因素排序?未来增长点在哪里?
    分为存量逻辑和增量逻辑:增量逻辑在于人口衰减、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增加,地域拓展(从华南拓展到华东再到全国)带来增量,还有新的应用场景拓展;
存量逻辑在于,零件的国产替代(每个领域都有较大的替代空间,但各个领域国产占比都是不一样的)、非标零件的标准化(前面提到的6%到15%)、零件的深度开发和SKU扩展。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怡合达
工分
9.1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金螺丝
    自学成才
    只看TA
    2022-03-01 11:06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