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海康威视交流纪要1027
猫猫喵喵3
2021-10-28 09:03:26

蔡总

Q3国内SMBGEBG增速比较高,PBG增速比较慢。SMBG21H1实现100%增长,主要是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20%Q3去年增速回正,基数高,所以今年Q3速下降。另外还有今年上半年有一些囤货情况,现在Q3囤货因素消失。EBG从过去三年角度看增速平稳,波动小,不像MBGPBG一样2020年出现大波动。业务特点:PBG相比,战场很细碎,颗粒度;这个市场赛道很长,但是如果想有完全不一样的增长节奏上大台阶

的难度很大,未来3-5年或者5-10EBG的大趋势没有弱化。PBG今年上半年增速不错,去年基数低,今年Q3正增长,但是增速不高。一方面过去2-3年地方政府手里没有很多钱,减税降费,土地财政,可调动的资金数量不多;另一方面2-21年政府精力在跟疫情做对

,到目前很多工作仍然围绕疫情,Q34会持续这样,PBG增长有压力。但是整个行业AI替代很高,有些跨界来的巨头公司,有些融资很多的算法公司,大家都在把PBG和城市等作为主战场,我们和友商比有相对增长优势,扎得比较深。未来PBG保持增长,有些时候增速再网上提高一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海外业务:前三季度去年基数不高,数字比较容易达成。我们海外供应的优势是供应紧张情况下,中国供应能力强但是客观说,美国和其他地方生意的性质不一样,美国业务已经有很大危机,过去这两年一直在遭受美国各种制裁,最近的FCC制裁比较猛,直接不给我们产品认证,政策接下来会落地。新产品不给认证,老产品影响不大,但是1-2年后在美国没有新产品可卖,业务可能会停止;现在美国占海外销售10%,

整个公司占比不到3%;西方国家没看到其他地方像美国这样的制裁。疫情平息,时间拉长,我们业务重心更多放在发展中国家,他们经济增速快有利于我们拓展业务;在美国和中国的意识形态对抗方面没有很多讲究,做生意容易一些。创新业务:Q3保持比较快的增速,大几十的增速。收入占比16-17%,已经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业务,未来增速会保持不错。2020年提供过中长期市场展望,海康未来10年保持15%的复合增速,其中创新业务会发挥很大作用,创新业务增速比5%快很多,10年后收入占比达到40-50%。这8个业务都和我们的能力,上下游资源,客户关系有强协同作用,只要自己团队有足够干劲,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创新业务每个业务都有40%股权给员工,32%的部分所有海康的人都有机会参,8%给创新业务小团队。

经营数字:Q3主要变化是存货,增加40亿,周转天数130,过去几年存货周转天数从80-130,是对不确定性比较好的应对方式,为上游缺货,运输有不确定性,最好就是既有原材料又有产成品。会一定程度上消耗资金,但是资金充足,是应对不确定性最好的方式。毛利率提高到46.4%,符合预期,上游原材料涨价,我们也会涨价,化掉一部分。我们注重自己的经营质量有些友商涨价没有很到位,牲毛利换取市场增速,但是我们希望有好的经营结果;接下来时间价格调整是一个常态。

费用率角度,费用支出有刚性,销售额上涨带来费用率有一些降低。今年人均收入和利润会往上提一提。但是全年费用率不一定会降低,人均工资有上涨压力,保持平稳费用率是不错的结果。应收应付周转天数和去年相比都短一些,主要是行业紧张的情况下大家都重视资金回收;下游经销商有些会有囤货诉求,但是海康的应收政策是比较紧张的,不希望下游囤货很多。

 

 

Q:AI算法模型的成本?

AI模型开发方式:算法开发过程比较多借助AI开放平台,底层有很多不同种类算法,对人车物进行识别和训练;不需要额外资金投入,一小时就有算法雏形;然后用在场景里用37,积累新的素材再喂到平台迭代一次

 

 

Q:会不会和AI四小龙或者其他算法公司合作?

之前没有这个必要,以后这个必要更小2016-17年做A业务的时,就以海康自研为主;我们目前的算法能力和同业比只有一家可以PK,其他都不如我们。算法公司并不是市场算法的唯一提供者,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算法越来越同质化,我们做的还不错,但是并不是在项目中的竞争力所在,重点是硬件软件能力,对景和客户需求的理解,数据理解,加上算法是否ok,综合性大方案,

 

Q:有没有超算中心,算力压力?

买了很多服务器,GPU,还有其他提供计算能力的芯片,自己搭建机房。AI开放平台底层载体就在海康自己的机房里。



Q:AI摄像头等智能化设备,下游市场渗透率?

没有这个数字。项目维度看,PBGEG做项目完全不涉及智能化是很少见的,现在的算法比较广泛地融入到前端后端设备上,最简单的边缘设备eg人脸门禁,AI功能识别车和车牌等,是很多项目的标配;是也有很多是安防;比例不确定,但是未来不是问题,因为算力本身的成本降低,1T算力成本接近传统编解码芯片成本(几美元一片芯片),支持简单通用的A功能是应该的。

 

 

Q:海康自己的AI摄像头价格?跟普通摄像头价格相比?

没有数字,产品种类比较多。

 

Q:AI算法芯片是谁设计的?

来源比较多,不方便披露。

 

Q:存货只是囤原材料吗?有没有为一些大项目做备货?

不多。原材料端是为了应对原材料紧张,产成品是海外国内创新业务都在同时备货,因为供应不确定性比较强,需要多放点产品在手里。

 

Q:创新业务前三季度增速比较好,红外这块微影去年疫情增长比较,今年的增长如何,下游需求结构变化?

定性来说就是很好,没有定量数字,今年年报可能能看出来,年报政策是创新业务超过10亿就单独披露,微影单独披露的可能性很大,去年上半年是微影爆发期间,疫情最猛烈的时候买的最多;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比较平稳,但是热成像和红外变成常规手段,需求平稳;汽车和工业等都有需求;去年疫情这一波产品放量,产品迭代,成本降低,更加便,应用面更广。离我们对他的期待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微影整体收益不是只有疫情阶段有,是一个持续性需求。

 

 

Q:红外传感器和热成像国内有一些玩家,微影的空间展望和竞争格局展望?

细分市场了解不多,微影的市场本来就不大。技术定位和演进方向和友商不太一样,国内有一些很不错的友商,有些仍然是我们的供应商。微影两块产品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传感器,还有中游热成像产品。传感器和我们其他的供应商相比,是从低端民用开始做,2w像素开始做,160*120,测温不需要识别非常精确,工艺做的不错,温度能测准就,这款产品在疫情期间放量比较快,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微影的生意帮助原来的红外产业发展更快一些。以前的红外产业主要是高精尖高端技,但是太贵,对民用不实用,希望我们能从底层拉动更多市场需求。

 

 

Q:创新业务毛利率和少数股东权益看,有规模效应,利润率开始提,8个创新业务板块哪些实现了盈亏平衡?

萤石和机器人两块单独披露,已经盈利。年底希望能披露1-2,更好可以披露2-3个。作为一个整体,创新业务在挣钱的,跟投员工有分红了。



Q:选择创新业务孵化的方向?有没有新的方向在储备?

三个方向,海康技术相关(萤石,医疗慧影,机器人,汽车电子,用海康原有视觉感知技术用到细分领域),客户资源共用的(安检,消防,和安防客户有复用),上下游协同作用(微影,存储,体现上下游协,上游走一步做传感器,存储是SSD存储媒介,替代机械硬盘,在安防视频领域机械硬盘还用很多,做好了之后我们自己的业务这里就能保证增长)。第9-10个有在体内孕育的,没有能披露的详细信息,都和海康既有业务相关。

 

 

Q:创新业务的供应链可以复用吗?

不一定。如果用到视频的,成像镜头,传感器,主芯片等周边其他设备有复用,比如镜头,萤石要用,机器人用,汽车电子,内窥镜都用。现在机器人现在开始自建生产基地,供应链要有自己团队维护自己供应,我们会给团队介绍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到一定阶段考虑业务独立性的时候会单独拆出来。大体方向都是视频感知等,协同性是有的。

 

 

Q:创新业务让内部团队搭建,有考核指标吗,多少年多少规模,利润率要求等?

有业务发展指标。创新业务从0做到10亿比我们都快,站在海康肩膀上。8个业务都有不错的业务增长规划。毛利不是核心选项,而是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做,有多大机会做。每个业务毛利不一样,机器人毛利比较高,超过50%,但是萤石只有40%,汽车电子更低。

 

 

Q:主业从头部客户到腰部客户的渗透节奏?哪些行业渗透更快?

头部腰部尾部客户一直都有,头部客户颗粒度大,粘性强,稳定性高;腰部业务拓展业务比较省事,前期投入比较小,但是体量不大;尾部客户不是一定要做,有意愿改善管理有增长诉求的公司提升效率,增强管理能力。历史上头部客户和腰部客户一直存在,未来也会一直存在,部客户有些不太大但是是先锋公司,在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提升效率的需,我们也会满足。一方面海康往前拓展,另一方面产生一些复用的东西用到其他地方。

期待业务加速跟我们实际业务特点不一样EBG这个路走的比较长,是会比较稳,没有飞跃式增长。虽然没有惊喜,但是也没有惊吓。有很多场景,不同客户,方方面面都能做生意,给我们奠定扎实基础。长期来讲海康业务就是很稳。

 

 

Q:政府端宏观经济不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之前讲过应急管理等需,目前新兴需求占比?没有披露。

公安行业以前是政府行业一支独大的,2010年平安城市2015年雪亮工程,公安带着整个PBG往前走现在大周期过去了,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智能化可以从数据角度帮助城市做很多工作,公安以外其他行业被激活eg城管,环境,应急等。没有量化能披露的数字。


Q:PBG项目延迟影响更大还是增量项目需求减少影响更大?

两个是不同的原因,前者是因为疫情没有结束,后者是因为政府没钱。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大华股份
S
海康威视
工分
15.9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0-28 13:41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