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华测检测电话会纪要
选对股买对时
中线波段的公社达人
2021-04-23 00:20:20
一、管理层陈述
2020去年业绩情况:2020年营业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2%。收入增长受疫情影响,不达年初预期,但利润目标达成,全年实现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21.7%,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4.2%。2020年公司EBITDA 9.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9.3亿元,同比均实现超过10%的正增长,同时经营性现金流接近EBITDA,显示公司运营及收款非常健康。人均产值同比略有上升;截至2020年底,公司实验室数量150个,其中亏损实验室数量27个。
分板块情况:1)生命科学:收入增长~13%,高于整体收入增速,其中医药类增长较快,其次是食品,环境增速相对慢,为个位数增速。毛利率上升1ppt。2)贸易保障:收入维持稳定增长,达10.5%,毛利率提升0.8ppt。3)消费品:收入同比下降5.3%。主要原因是汽车产品线受整体行业影响,收入下降超过20%,且毛利率下降幅度也比较大,拖累消费品板块。4)工业品:收入同比增长23.9%,毛利率提升6ppt。其中,船舶、计量校准等产品线表现较好。新产品线轨道交通、工业材料等增速很快,但基数较小,目前这些新实验室的相关资质已基本拿到,预计今年会对收入增长带来较大贡献。
1Q21业绩情况:1Q21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67%,与1Q19相比增长34.7%,两年年均复合增速16%。1Q21净利润1.0亿元,与1Q19相比,1Q21利润实现翻番。1Q21经营性现金流约3,400万元,一季度现金流较低是正常的,通常公司现金流会在下半年到第四季度表现更好。


二、投资者提问
整体经营及财务情况
Q:1Q21各版块情况及全年目标?
A:1Q21四大板块中,生命科学收入同比增长70+%,毛利率上升13ppt;贸易保障收入同比增长40+%,毛利率上升>2ppt;工业品收入同比增长80+%,毛利率上升~2ppt;消费品收入同比增长~60%,毛利率上升接近16ppt。
全年收入目标恢复20%的增长,利润增长目标能够表现更好,因为利润率的提升是公司中长期目标。内部指引归母净利润目标是6.4亿元,这个目标不算高,希望留一些空间作为员工的奖励,超出部分的奖金会更高一些。

Q:预计人员增幅、实验室增加的情况?
A:目标人数增长控制在收入增长的一半,如果收入增长20%,人数增长就控制在10%以内。实验室由于新投建了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以及新的战略方向,例如轨道交通、建筑工程、航天航空实验室等也会有一定投入。因此预计2021年实验室建设数量多于2020年。

Q:全年毛利率指引?
A:今年毛利率预计有所提升,这是公司精细化管理的中长期目标。

Q:生命科学板块中,环境、食品以及医药的占比情况?
A:2020年生命科学板块营收中,环境最大,约9亿元+,食品约8亿元+,剩下为医学,约1亿元+。

Q:工业品分板块情况?
A:计量校准收入增长接近20%,毛利率提升接近7ppt;建筑工程去年收入增长约11%,毛利率提升约10ppt;船舶去年收入增长150%,主要由于有一个10年的大的Deadline,毛利率也有一定提升;轨道交通和工业材料检测都是几倍的增长,因为原先基数较小。

Q:公司去年平均产能利用率?
A:平均产能利用率是比较难界定的,因为有的设备不能长期使用,有的设备可以24小时使用。去年主要的设备利用率有1-2%的提升,每平方米产出提升15%。总体来看,公司有监控的主要设备的利用率为34.9%。

Q:新业务的进展及实验室布局情况?
A:公司积极布局中长期及长期的增长点,包括航空材料、轨道交通、船舶、储能、汽车EMC、汽车电子可靠性、芯片、医药等领域。去年受疫情影响,取得CNAS和CMA资质晚于计划,因此启动较晚。但是到去年年底,所有该取得的资质都拿到了,今年可以完全发力,预计今年新投资的领域可带来4-5%的增长。
此外,唯一一个新领域芯片可能会比计划更晚,主要由于华为整体委托量下降,公司已经开始推进,并与华为也保持密切沟通,根据华为,预计到四季度会恢复较多。其他新的领域均进展顺利,例如汽车电子已经在加大产能。

Q:碳中和第三方检测服务的业务展望?
A:对于碳中和的检测认证,仍有很长的发展周期。公司2010年就把碳排放、节能、绿色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当时公司从DNV请了专家,当时联合国CDM(清洁发展机制)中做鉴定(碳排放是否能够认定为CDM)的是DNV,做核查(项目总共多少排放量)的是SGS,只有两个项目都做完后,才能去比如说伦敦交易所碳交易,所以当时DNV有一些碳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公司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也是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的核证单位,其次,公司已经取得多项资质,包括经认监委批准,发改委备案,本身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核证单位,也在国际海事协会、航空协会都取得资质,在国内23个省市取得重点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证单位。因此,公司是较早从事碳排放领域的相关服务的机构之一,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这个领域积累了较多经验,包括技术服务事业部的总裁本身就是碳排放领域的顶尖专家。目前很多针对政府和企业的服务都已经成型,公司也会用整个集团的资源去发展,比如昨天公司开经营管理委员会,就给每个事业部的老总都下了指标,要求在每个人的领域,要找5个重点客户,帮助技术服务事业部的专家约到主要的领导去谈。公司认为,这是一个长周期向好的领域,具体市场多少,公司内部粗略估计可能有十几个亿到几十个亿,但还需要成长的过程。
针对政府,公司一方面帮政府做排放清单规划、碳达峰路径的规划,此外,有些零碳的项目,公司可以帮整个城市的政府及园区的管理机构做管理和规划。

Q:电商业务CTIMALL运营情况?
A:目前CTIMALL只实行3个月,目前增长很快,3个月成交额超过200万元。公司认为,一方面CTIMALL会更方便客户,未来会和内部系统对接,也会接入大数据分析包等;另一方面公司也希望通过例如网络引流等方式,以及大客户方式,使得销售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下降。
具体实施上,部分标准化服务在线上下单后就直接实行,当然中间会有报价等过程需要线下,后续订单做到哪个步骤都可以可视化。目前CTIMALL都是内部业务,不会做第三方检测平台,公司做的其他友商也不会放心。

Q:医药检测CRO/CMO/CDMO未来会和药明或第三方检测机构错位竞争吗?
A:医药是大的产业,里面有很多细分阶段和细分领域,公司战略上要在大的产业加大投入,至于在哪个细分领域做,需要和人才建设相结合。公司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的团队,就会在该领域大力发展。如果没有人,就算是看好方向,也不一定有能力去发展。

Q:公司引进优秀人才和团队,未来的动作和方向,会不会做进一步的股权激励?
A:公司会根据战略部署引进外部人才,比如新领域开拓等方面,同时也花了较大精力培养内部人才。公司的内部MBA,每年有30位中层管理干部,希望把他们培养成比较综合性的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公司也成立了集团的人才发展委员会,包括董事长万峰在内有7位成员,也启动了集团的高潜人才培养项目,针对高潜的人才,每个人才都会有高管直接带,帮他们设计个人的发展路径、补短板等。此外,公司在国际消费品领域也在香港引进了一个顶尖的人才,帮助规划消费品的国际市场打法。


Q:2020年公司员工中博士学历人数有比较大的增加,博士主要是哪些领域的?
A:首先,公司有一个研究院,有一个博士后工作站,今年做了一些大的博士立项的工作。第二,公司在一些新的领域有高端研发人员的引进动作,未来希望这些博士能够做出研发工作,成为新的领域,比如储能、动力等方向的技术带头人或技术专家。此外,公司的研究院最近也成立了华中分院,未来会在人才方面加大投入。

Q:人均薪酬的提升主要是高端人才,还是普遍的涨薪?
A:去年维持了年度调薪的政策,在一些新的人才上也会有薪酬较高的情况。

Q:公司销售人员数量增长比较快,人均创收下降,是否在市场开拓的经营思路上有变化?
A:去年疫情好转后,公司为了追收入的增长和抢回订单,增加销售人员。公司是以销售文化起家,后续策略也是增加市场推广,通过网络营销、网络引流等方式驱动。但总体上,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同比是没有增长的。不同的领域,销售人员创收不同,之间相差也较多,因此还需要看后续加的销售人员是在哪个领域。而且新销售刚开始第一年,人均创收是会下降的,人数与收入的确认时点也不对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全年的人均创收。

Q:ESG报告中,去年员工流失比例23%,主要在哪些部分,在全行业来看怎样?
A:流失员工主要在大城市,以及销售人员,但是骨干员工流失是很少的。目前大城市消费越来越贵,新员工工作时间不长,租房子负担比较重,因此流失率较高。相对来讲,公司认为流失比例在行业内属于平均水平。近年来如何留住大城市新员工成为普遍的问题,公司也在从战略上探讨是否往其他更容易招人或留住人的城市转移。

Q:如何看待公司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A:陈总:检测行业牵扯到细分领域较多,从整体上看协同不太容易。但是,公司在相近的业务领域可以进行资源调配,例如公司有中心实验室,有些业务相近的,可以利用中心实验室来增加规模化以及设备使用率。其次,不同产品线的周期也不完全相同,例如同样时间有些产品线是高峰期,有些产品线是低峰期,相互之间人力资源可以相互补充。此外,部分老旧的项目会走下坡路,可能需要取消,空出来场地和仪器设备能够协调的空间相比小公司会更大。
公司会尽可能在城市之间、产品线之间做协调的工作,一方面让城市之间互相帮助的氛围更好,另一方面,通过经营管理例会等方式,让各个产品线和事业部互相学习、帮助和推荐,通过集体营销,让客户能够更加了解公司业务,帮助公司不同产品线协同发展。

申屠总:公司不同事业部具有不同的测试能力,但恰恰有些行业是需要将不同事业部统筹起来才能做的,比如轨交、船舶,其中测试非常多,本身就需要不同产品线的能力。公司目前采用大客户的方式,客户由一个事业部来统筹,但协调资源上用共生的方法做,这样能够让公司与竞争者区别开,调动所有事业部的能力对这个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对公司的投资要求也会相应下降。
第二,公司在环境、食品等领域已经有全国的网络布局。如果公司仅在各个地方与当地的实验室竞争,那优势就不大,但是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对环境、食品中一些细分领域的大客户进行全国性的服务。此外,不同城市的实验室协同很直接。因为有的实验室很忙,需要不断买设备加产能,但如果当时有新的实验室业务量还不够,又不能很快提升的时候,公司就可以进行设备和人员的调动。

Q:业务协同的内部体制?
A:第一,公司可以实时监控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内部存在机制进行生产安排。第二,公司有经营管理委员会,进行跨事业部的协同,利用项目制的方法落实,目前效果较好,大家都愿意去做协同,因为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目前这个机制运作了1-2年,已经比较成熟。第三,同一个城市的不同产品线之间,会由经营管理小组每个月开会进行落实。而同一个产品线的不同城市之间就相对简单,因为管理团队属于同一团队。例如,公司每个月会有监控,如果设备利用率连续6个月低于10%的,会拿出来讨论是不是移到共享的实验室等等。

Q:公司客户中,具有比较多元化需求的客户占比多少?
A:很多客户需要的检测会涉及多个事业部和产品线,例如乳制品的企业(蒙牛),他们需要的服务绝对不只是食品方面的检测。虽然没有统计过具有多元化需求客户的占比,但公司认为这样的客户数量较多。而且公司很多业务也都是跨行业的,例如计量、认证、碳排放相关检测、环境检测相关的服务,是各个行业的大企业都需要做的。

Q:市场的整合动力的什么?
A:目前整个中国检测行业还是小而散的格局,整体运营效率比较低,但作为技术服务行业,检测行业需要时间和技术的积累,不是说能够一下子就爆发的。因此,没有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就没有竞争力。现在公司留意到,环境、食品等领域已经开始优胜劣汰。预计未来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其中除了监管更加规范外,行业本身的优胜劣汰也起到较大作用。

Q:现金股利与去年相同,但现金流状况很好,怎么看之后的现金股利情况?
A:公司希望每年分红的绝对额是持续向上的。公司下次股东大会会讨论分红政策的变化,可能今年分红完成后,从明年开始会适当上调每股分红的比例。从整体情况看,公司现金流较好,但是公司也看到了相关领域的机会,因此在这个阶段会为发展多储备一些现金。

投资及并购情况
Q:近期收购标的和业务的主要考虑?
A:公司在新的领域的投资属于常态化、持续化的动作。公司在战略投资和并购上会坚定往前走,认为好的方向都会尽量去跟,当然也会评估风险。近期的几个项目:(1)国信天元已经签约,国信天元主要做数据中心的检测和认证,处于行业前列。公司看好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在十四五阶段的发展,而且自己组团队做会相对慢,目前第一步参股20%,但在协议中约定几年之后会控股甚至100%并购。(2)收购迈格安(还未签约)等标的主要是补足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不足部分,利用公司的团队帮助他们提升。(3)PCR目前在7个地方有投资,主要考虑在于,公司判断虽然未来针对人的核酸检测数量会大幅减少,价格也会下降,但是对于货物,特别是冷链食品的检测,未来有增长的趋势。事实上,公司对于人的核酸检测布局不多,只在上海有一个实验室,且上海管控较紧,因此整体做的不多。但是货物、食品等的核酸检测,可利用公司现有销售网络,是个比较好的机会。当然后面这些PCR实验室可以再扩项,前期主要针对冷链、食品或进口货物的检测。

Q:上海品创增资体量较大,定位是什么?
A:公司看好医药医学赛道,未来希望通过把相关业务整合到一个公司中,投入更多资源发展,这样在团队建设上也会更加有竞争力。因此,公司会把上海品创作为一个平台,吸引更多优秀的代理人团队,这样才能够发展的更好。

Q:去年三季度以来CAPEX明显提高,今年资本开支会保持强度比较高的投入吗?
A:公司CAPEX投入有一贯的政策,即抛开并购和基地建设,CAPEX控制在营收的10%。公司会有总量控制,在额度之内会鼓励投资,但是方案要经过一系列的评估,且公司决策是比较灵活,10%也不是不可突破的。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投资比例的增长是比较高的。

Q:是否意味着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收入会较快增长?
A:公司认为,检测行业已经过了只要投资,就能有收获的阶段。公司预计,检测行业未来会出现两极分化,有运营能力,能够抓住市场热点和方向的,经营状况比较好,反之如果团队运营能力较差,就未必能够挣钱。根据公司了解,去年和前年行业内有相当一部分比较小的环境、食品实验室,运营情况并不影响。因此,对于公司而言,投资必须要有质量、有发展前景,不能盲目追求营收。

Q:未来投资的方向主要在哪个细分板块?
A:公司在投资上虽然有预算,但相比国际大机构机会更多,国际大机构约4%的控制线,公司为10%。投资方向主要包括医药医学领域、大交通领域(包括航空、轨交、船舶)、新能源汽车、无线通讯领域等。芯片半导体也是一个机会,虽然进展会比预计更慢,但是芯片产业在国内预计有更好的发展。此外,碳排放相关的服务,公司已经处在相对领先的地位,但会在资源上投入更多,当然这样的业务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不高。

Q:公司收购后是否保留原有品牌,如何维持保留品牌与增强华测品牌公信力之间的平衡?
A:原则上讲,收购后都会汇合到华测的品牌下。短期内,在有些细分领域,会先使用双品牌或者华测集团下属子公司,但长期来看,还是会回到华测这个大品牌。

Q:公司海外并购的布局,是否受疫情影响有所加快?
A:目前确实存在海外企业原来不肯卖控股权的,现在因为现金流的问题,愿意出售的情况,公司也有往前推进的项目。但公司认为这不是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公司还是按照自身战略来选择并购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华测检测
工分
9.6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7)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