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华阳集团中报业绩交流会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8-25 10:00:18

华阳集团中报业绩交流会

 

 

 

经营情况

汽车电子:二季度由于一些项目延期量产,H1高增主要是长安CS75P、问界M5的量产爬坡,后续会持续放量。屏显、HUD、无线充电、摄像头收入大幅增长。数字声学、座舱、APA下半年也开始量产。汽车电子新签新能源项目占比迅速提升。也在和合资、新势力品牌交流

HUD:和华为合作的Lcos的AR-HUD已经拿到了北汽、吉利的新项目定点,新的项目已经投入开发中。


精密压铸:营收同比增长42%,主要是Q4江苏中翼的并表。下半年像比亚迪这些大的项目量产爬坡后,今年整体展望不错。精密压铸的毛利率下降2pct,主要是去年收购江苏中翼,5-6月份经营利润逐步好转。


研发投入:新订单情况拉动使得研发费用同比32%,新技术也做了突破,双焦面产品也获得了项目定点,性价比、质量的话市场认可度高。


定增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展产能满足后续发展。


下半年展望:汽车电子下半年很多新项目逐步进入量产。HUD这边有20多个项目逐步量产上市。座舱域控制器这边长城的项目8月份量会上去。数字声学,长城神兽、长安阿维塔下半年量产上市。

精密压铸业务这块,有比较多新能源项目,智能化的汽车电子的压铸项目增多,全年持有乐观态度。



问答环节

上半年主要增量客户是哪些?

从客户维度来讲,主要是长安CS75P、福特、林肯Z、金康问界M5,二季度有明显的量的爬坡。二季度第一大客户长城、第二大长安、第三大是HLDS、第四大是先锋、第五大是大陆。长安的体量还是不错的,后面CS75)7的改款也拿到了定点。


AR-HUD重点开拓的客户?HUD和国内友商比较?性价比优势这些?

公司一直是全球化视野,面向全球市场和本土市场是有差异的。

针对全球市场来讲,HUD从诞生到18/19年的刚需不强,资本和技术都不会往这里努力,和对手日本精机、电装等大家几乎是同一起跑线,但是面对外资客户的话,技术信任度肯定不如海外公司。但是客户响应速度、技术研发速度、供应灵活性(特备是保供)、价格优势上都是优于国际客户,基于以上优势公司抓住了一些国际客户订单,公司更多是一个挑战者。

国内市场,肯定是一个领导者地位,技术积累比较久,量产规模效应会更早点。比如,双焦面HUD产品研发也是在大众ID产品上出来的。斜投影体积可以做得很小,增强现实效果会很好,W-HUD的体积实现AR-HUD的效果。去年和日本、欧洲客户沟通的时候做了可行性开发,并且过了样机开发。国内也是唯一一个有样机开发先例的供应商。

HUD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体积太大,公司现在重点是让客户简单将HUD配置到车里。提高国内市占率。

上半年拿到定点项目、下半年能够量产的项目,大概60个左右(包括部分同一车型左右舵的)。竞标的机会点有70-80个,大部分是AR-HUD。目前量产的更多是1.8W-HUD,少部分是3.1W-HUD,在研发的产品大部分是3.1W-HUD,还有一部分是AR-HUD。HUD在研发的在手订单客户给的forecast大概40多亿,分布在未来3-4年(主要是国内客户)。国际客户竞标难度大,订单相对比价稳定,周期会更长。

国内竞标客户这版,国内长城、长安、广汽、奇瑞拿到很多。日本客户,丰田让公司提交HUD天,本田去年开始做竞标,但日本客户需要做先行研发。美国客户,福特HUD也在竞标,上汽通用一个项目也在竞标,包括458和558项目。欧洲的客户,比如大众全新SSP平台项目,全新平台的HUD是历史上最大的包,这个项目也进入第三轮技术TR。像斯特兰蒂斯开展的更早些,因为它的无线充电现在基本上有项目就往公司丢,量非常巨大。之前HUD这块对中国供应商不大新人,今年通过自己的表现和海外投资机构的宣传,让斯特兰蒂斯集团有了转变。今年会给公司一台车公司来改造,不仅限于HUD、DMS、CMS等。


下半年座舱预控产品对应的车型和未来的量?具体方案怎么样?单车价值量?

马上要量产的是长城H6和坦克300,份额50%,价值量大概2000 多块钱。


定增除了做智能座舱的项目之外?也会去做自动驾驶域控制?之后具体的想法?

自动驾驶这块,APA的话北汽8月份就要量产,近期拿到新项目定点。自动驾驶预控基于地平线的方案也在落地中。


自动驾驶域控制和高通芯片的合作?

8540也在沟通接洽当中,一方面看技术匹配度,另一方面还要看市场需求。


HUD出货量?

22H1的HUD出货量接近19万台,7月份3.6万台。


自动驾驶的方案?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一个是高通8155,一个瑞萨H3v1,一个是芯驰,基于不同客户需求做方案匹配。自动驾驶研发投入重点还是地平线,另外TI的TDA4也有合作。高通和英伟达也在沟通中。


未来研发投入情况?

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较高还是在手订单研发占大头,随着这几年订单同比大幅增长,研发绝对值还是持续往上走,营收占比还不好说。



目前今年华为订单收入占比?展望明年,问界、阿维塔等华为合作项目的收入占比?

和华为的合作分几方面,一个是具体项目,比如金康问界M5、M7的。另外就是HUD和华为展开更高层面合作,未来华为的Hi还有其他和华为相关的车型的,只要它上AR-HUD,基本上都是华阳给它供应AR-HUD。问界M5、M7仪表、HUD、无线充电这些单车价值量加起来2000多元。阿维塔上面屏、数字声学系统等加起来3000左右。

公司和华为合作有很多条线,一条是华为的HUD定制化开发节奏有点吃力,所以和公司战略合作,公司做tier1,华为做tier2,很少一部分华为做tier1,华阳做tier2,然后一起来供它所有的HUD相关的东西,包括华为inside、华为智选以及华为作为单独的HUD或者PGU的供应商自己去竞标的一些项目。目前拿到的项目,像路特斯的AR-HUD,华为做tier1华阳做tier2,其中域控制总成是由华阳来做的,域控制里面的AR算法华阳也是软件供应商。后续北汽N50就是华阳在做了。金康的M5、M7的W-HUD从9/10月份都是华阳来做。后续的X1和F1,F2是AR-HUD毋庸置疑是华阳的。


高通项目的具体定点和量产节奏?

8155芯片目前在长安、北汽、长城、奇瑞都有平台型的项目定点,长安明年一季度就要开始量产,北汽差不多也是明年这个时间点。北汽提出双8155的需求。广汽这些客户也会逐步去突破。8295还在沟通中。8540就更远期了。

座舱域这块策略,现阶段还是基于现有客户的项目做一些订单的获取去提高市场份额。目前更靠谱的做法。


域控制器行业如何做好?

首先要有技术积累,座舱里面有车机、仪表、HUD、电子后视镜等,这些都是独立的,都有一个SoC芯片,产品不同软件实现功能不同,首先要会做这些产品,然后才能做座舱域控制器。以后是一芯多屏,这些东西你都没做过就没法做,公司HUD面临的机会就是,很多有域控制器需求的车厂它也有HUD需求,那么就把HUD需求订给了华阳,同时座舱域控制器的HUD软件部分也会找华阳做。

其次就是软硬件的技术能力,域控制器平台硬件设计要有能力,软件开发要求更高,安全、虚拟化、隔离等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华阳集团
工分
1.4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