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同飞股份:23年同比增长400%,储能温控快速放量,数据中心蓄势新成长
李策
下海干活的散户
2024-05-17 08:50:26

1、公司概括

廊坊三河同飞股份成立2001年,公司是老牌的温控厂商,最早是工业温控厂商,后跨界进入储能温控,目前数据中心温控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营收。

公司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压缩机、水泵、风机等制冷及管路元件,钢材、铜材等金属材料以及控制器等电器元件。

公司的下游主要是工业领域的温控如海天精工、储能领域的温控如宁德时代等。目前公司在工业领域温控是龙头,储能领域排名第二。

行业特点:绑定大客户,满足客户需要,定制化生产。

竞争格局:行业竞争非常充分。

卖方预测:预计24年,储能增速50%以上,数控增速30%,目前公司在数控领域市占率达到40%,数控增速主要受益于机床的设备更新。

数据中心方面,从0到1,目前客户有科华数据、超聚变。23年实现千万级别收入。

半导体温控领域,23年大几千万收入,24年目标一个亿收入。

未来看点:一是储能温控,二是数据中心温控。

储能温控:同飞股份23年在储能温控领域,发展迅猛,报表上23年英维克储能收入12亿,同比增长40%;同飞是9亿,同比增长400%。

同飞为什么抢占了这么多份额?卖方认为,同飞技术好,性价比高,之前工业温控的精度和技术要求不比现在这些新兴领域低。

公司布局研发的高精度型温控设备的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0.2℃~±0.5℃,变频控制型温控设备可实现±0.1℃,对比标准机型的温控设备温度控制精度(±1℃~±2℃)优势明显。

此外公司23年和今年1季度,销售费用确实明显增加。

中信建投的观点,当前工业温控细分领域中,从各下游分布看,2023年机房类温控占比68%、传统工业温控占比25%,是当前温控需求的

主要组成部分。从增速看,未来五年电化学储能温控CAGR达到45.2%,其他细分领域温控设备CAGR均在10%上下。

简单了解一下,同飞在储能领域销售确实很到位。

数据中心温控:目前年报介绍,目前在数据中心温控领域,还没有形成营收,但是有产品。

但卖方比较看好,认为同飞作为发展最迅速的储能温控公司,有希望在数据中心领域再次证明自己。

公司治理:家族持股超70%,没有质押,没有并购,没有负面新闻。

2、公司介绍

公司成立于2001年,初期产品为应用在洗涤设备的特种换热器;2009年,公司的液体恒温设备进入数控机床和激光设备市场;

2012年,公司开始批量生产纯水冷却单元产品,进入了电力电子装置行业;

2021年公司上市以后,加大了产品在新能源发电和储能领域的市场开拓;

未来,数据中心、半导体设备、氢能等新兴领域的产品放量有望构成公司新增长曲线。

3、营收构成

1)按照产品划分,公司目前形成了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特种换热器四大产品系列;

其中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用于储能领域,23年营收增长较快,尤其是液体恒温设备。

其中液体恒温设备主要用于数控机床、激光设备、储能电池、光刻机等设备的温度控制;

液体恒温设备在数控装备领域,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主轴、电机、液压站、减速箱等关键功能部件的温度控制;

还广泛应用于激光设备的激光发生器(包括光纤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切割头以及光学部件的温度控制;

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主要应用于单晶炉、晶圆成型设备、抛光机、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清洗机、薄膜沉积设备、引线键合机、晶圆划片机等关键设备的温度控制。

液体恒温设备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氢能等领域的温度控制。在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中,液体恒温设备主要用于换电站内电池进行充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精准调控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温度。

在氢能领域,液体恒温设备主要用于制氢和加注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确保氢气的安全性和加注效率。

电气箱恒温装置主要应用于数控装备的电气箱、激光器柜体、电力电子装置的电气箱以及储能电芯的温度控制及除湿。

纯水冷却单元主要用于新能源发电变流器、柔性输电设备、电气传动设备等领域;

纯水冷却单元是通过高纯水作为介质为电力电子设备提供冷却功能的装置,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变流器、柔性输变电设备、电气传动设备等领域,服务于新能源发电、电力、石化、工程船、盾构机、轨道交通等行业。(主要用于光伏、风电)

纯水冷却单元在数据中心领域,作为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的CDU(液冷分配装置),主要应用于液冷服务器CPU和GPU主要发热部件的温度控制。

特种换热器是指具有高耐腐蚀、高可靠性、高强度、高换热系数等特征的换热部件。

公司特种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行业中海、陆风电的温控系统及工业洗涤领域。

随着公司业务拓展,特种换热器也逐渐应用于服装机械、半导体制造设备等其他工业领域,形成了优质的客户群体。

2)按照应用划分营收

同飞股份,23年在储能领域发力比较猛,凭借性价比抢占了很多英维克的份额,目前同飞股份在储能领域排名第二。

分业务来看,在电力电子温控领域,公司实现营收11.95亿元,同比+199.77%,其中储能温控实现收入约9.04亿元,同比增长近五倍,在行业爆发之际,公司与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头部客户合作紧密;在智能数控装备温控领域,公司实现营收6.06亿元,同比+5.99%,主要系数控机床及激光领域进一步推进温控设备的应用;2023年公司其他业务实现收入0.44亿元,yoy18.21%。

4、公司的客户

  1. 数控机床和激光设备温控领域是目前公司产品应用占比较大的领域,(有传在此应用是第一)公司在国内数控机床和激光设备温控领域具备一定业务规模和产品覆盖面,是海天精工(601882)、纽威数控(688697)、德国埃马克集团(EMAG)、浙海德曼(688577)、尼得科(Nidec)、锐科激光(300747)、海目星(688559)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良好合作伙伴。

2、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国产替代和市场份额提升是我国该领域企业的成长主线,公司凭借良好的行业口碑,依托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已逐步拓展了北方华创(002371)、芯碁微装(688630)、晶盛机电(300316)、华海清科(688120)、上海微电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连城数控等。

3、在电力电子温控领域,公司的纯水冷却单元产品可应用于输变电、电气传动、新能源发电等场景

公司已成为思源电气(002028)、四方股份(601126)、新风光(688663)、特变电工(600089)、河南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1. 在储能领域,公司为客户匹配了相关液冷和空冷产品,通过精准控温、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温度均匀性等综合优势进一步拓展储能温控产品市场。同时,随着液冷温控产品逐渐成为趋势,占比逐步提升。

公司的温控技术不仅满足了常规应用需求,更能在高海拔、高盐雾、高湿度及强腐蚀性等极端环境中稳定运行,其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卓越的密封性能,确保了储能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

公司凭借现有优势,成功拓展了宁德时代(300750)、阳光电源(300274)、中国中车、中创新航等业内优质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储能温控领域的营业收入约为9.04亿元。

  1. 在氢能领域,上游制氢环节以及下游加氢环节均对温度控制有着极高的要求,公司产品应用于制氢、加注等环节。

随着氢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公司产品在产业链中助力氢能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拓展客户有海德利森等。

6、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推出板式液冷和浸没液冷的配套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在该领域内营业收入较小,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数据中心液冷业务。

7、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领域,公司的液冷产品可应用于换电站内电池充放电及充电桩的温度控制,公司已成为吉智新能源、博众精工等知名企业供应商。

8、在工业洗涤领域,公司深耕行业二十余年,是工业洗涤行业温控产品核心供应商,主要客户有简森工业洗涤技术(徐州)有限公司、济南绿洲清洗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海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星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

5、股东结构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张国山家族,公司董事长张国山、总经理张浩雷系父子关系,张国山与王淑芬、张浩雷与李丽分别为夫妻关系;上述四人构成一致行动人,截至2023年三季报合计持股72.7%,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且较稳定。

且上述这些人没有质押情况

薪酬情况

股权激励情况

公司在2022和2023年接连发布两次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落地后超过10%的公司人员持有股份,涵盖多数高管及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增强了骨干团队的凝聚力,个人价值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

第一次股权激励

第二次股权激励

公司创始人

张国山,出生于1959年,现年65岁,中专学历。17岁那年,张国山前往寒冷的黑龙江参加工作,在一家国营农场,扎根了整整13年。1989年,张国山服从分配,被调回老家的三河市洁神干洗机制造厂,他的职业生涯也由此与制冷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热潮,他辞去工作,凭借自己的制冷设备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下的经验和成果,自立门户创办同飞制冷设备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同飞股份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成长为一家国内领先的工业温控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张国山先生以63亿元的身价位居《2022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1030名,个人财富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亿元,全国排名上升937位。他也是本次廊坊五大富豪中,在过去的一年中财富涨幅最高的企业家。

6、原材料

公司主要产品生产的核心环节为:根据客户需求、产品工作环境等条件进行产品开发及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

将外购制冷及管路元件、电器元件(编入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与自制或外协、外购的钣金件装配成设备类产品。

公司原材料主要分为制冷及管路元件、金属材料、电器元件等,制冷及管路元件主要为压缩机、水泵、风机等,金属材料主要为铜材、钢材等,电器元件主要为控制器等,其他的主要为包装物、外壳钣金件以及零星配件等。

2022 年公司各主营产品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占 80%以上;

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0 年原材料采购金额中钢材和铜材分别占 15%和 12%,其余原材料包括压缩机(占比 31%)、水泵(占比 25%)和风机(17%),上述关键部件价格同样受钢材及铜材成本影响较大。

公司生产所用主要原材料及部件大多为同类商品的知名品牌,其中国际知名的包括谷轮压缩机、松下压缩机、格兰富水泵、EBM 风机、丹佛斯阀件和施耐德电器元件等,国内知名的包括海立股份(压缩机)、中金环境(水泵)、利欧股份(水泵)、微光股份(风机)等,公司以高标准要求选购原材料及部件,奠定了产品的质量基础。

公司依托建设优质的供应商体系,并通过优胜劣汰,予以不断优化,藉此提升工业制冷设备的部件品质,优化整机性能。

由此,公司建立起具有较高品质的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服务体系,互为督促,互为学习,以期生产出性能和品质更为优异的产品,博取更高的市场声誉。

公司部分外壳钣金件、外壳喷塑、接头等交由外协企业加工,公司基于满足订单需求并提高生产效率等因素考虑将上述工艺环节全部或部分委外加工。

外协工艺相对简单,不属于公司主要的生产工序,故公司不存在将主要生产工序委外加工情况。

公司向外协企业提供由公司自主采购的原材料,由其根据公司提供的

加工方案、工艺流程及检验标准等进行加工,公司根据加工产品数量支付加工费。

7、竞争对手

在数控机床制冷领域公司竞争对手主要为 Rittal GmbH & Co.KG、HYFRA Industriekuhlanlagen GmbH 以及哈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厂商,在激光设备制冷领域公司竞争对手主要为广州特域机电有限公司。

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注册资本、专利规模、人员数量均高于广州特域机电有限公司。

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公司的工业设计能力、品牌影响力以及生产制造标准化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公司拥有快速响应、专业规范的售后服务体系,服务时效及成本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数控装备制冷领域是目前公司产品应用占比最大的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埃马克集团、瑞士 GF 阿奇夏米尔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商,是国内数控装备制冷领域具备业务规模和产品覆盖面的主要厂商之一,奠定了较优的市场地位,从而保证了公司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较高的毛利率。

在纯水冷却单元应用的电力电子装置领域,竞争对手主要为高澜股份和上海海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3年公司大功率电力电子热管理产品(原直流水冷+新能源发电水冷+柔性交流水冷+电气传动水冷)营收2.63亿元,YOY -8.36%,降幅较去年的-59%明显改善,毛利率22.36%,同比+2.80pct;

高功率密度装置热管理产品(数据中心+储能)营收1.88亿元,YOY +36.10%,营收占比由去年的25%提升至33%(剔除已剥离业务影响),毛利率16.85%,同比+4.71pct;工程运维服务营收1.13亿元,YOY+16.78%,毛利率41.51%,同比-0.23pct。

公司纯水冷却单元产品与高澜股份下游细分应用领域以及技术起步背景存在差异:

公司目前纯水冷却单元产品主要集中于柔性交流以及电气传动领域,合计占比超过 90%,高澜股份产品目前主要集中于直流输电以及新能源发电领域;

在储能领域的对手就是英维克

6、财务报表情况

23年营收比较好,但24年一季度一般

23年合计实现营收18.45亿元,YOY+83.13%;归母净利润1.82亿元,YOY+42.69%;扣非归母净利润1.70亿元,YOY+60.86%。毛利率27.5%,YOY+0.16pct。

24Q1实现营收2.74亿元,YOY+0.57%;归母净利润514万元,YOY-81.88%;扣非归母净利373万元,YOY-83.46%。毛利率26.33%,净利率1.87%。

24年1季度业绩为何不好,券商认为主要是费用前置

从财务报表看,公司24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均有所增加,主要系公司加大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以及股权激励费用摊销等因素。

公司2023年加快市场拓展和产能扩张,技术、生产、销售人员分别同比增长53%/42%/33%,导致24Q1支付职工薪酬增加;

深化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差旅及展会费用相应增加;

新购置设施设备陆续投用,折旧摊销同比增加;

叠加公司加大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以及股权激励费用摊销等因素,综合导致24Q1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1.8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同比提升2.3/2.2/1.5pct,致使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此外还认为,由于一季度是储能订单确认低点,叠加销售团队扩张导致销售费用达0.16亿元(YoY+65%),2024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4亿元(-83.46%)。随着订单加速确认,我们认为全年业绩不会受到影响。

24年业绩展望

2024年电力电子行业增速预计保持在25%到30%之间,储能业务预计行业增速在50%左右,公司内部预计增速能达到60%到70%。

高端装备领域整体增速预计维持在20%到30%之间,半导体新领域有不错的预期。

2023年境外收入为8642万元,同比增长41.51%。

储能业务在产品和客户策略上有所变化,预计大容量高功率密度的产品需求增加,液冷产品比例预计会更高。

利润表

同比情况

资产负债表

没有商誉,没有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忽略不计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持有相关标的,下一个交易日内没有卖出计划。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同飞股份
S
英维克
工分
1.9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