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6.20逻辑
万物归一
2023-06-20 20:24:44

船舶大周期

核心观点总结:
1)船舶板块已进入最佳投资时点:23年以来新造船价继续上涨+油轮订单潮有望逐步兑现+上市公司有望在今年完成业绩反转+中特估、南北船合并催化,当前已是最佳投资时点。
2)弱周期下,更加推荐造船龙头:本轮船舶周期的驱动因素为新老船替换,订单节奏偏弱,龙头对优质订单的虹吸效应更强。
3)油船订单今年有望高增长,散货船订单潮有望出现于24、25年,届时将见证船市高点。持续关注BDI、BDTI、广义美元指数等前瞻性指标。
4)重点推荐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船防务,推荐关注中国动力、润邦股份、杭齿前进、亚星锚链等船配公司。

时间线的追踪:
从2020年集装箱船订单潮开始,我们便密切追踪船舶数据,周度整合订单归属信息。2021年下半年CCI首次突破700点,2022年船价、原材料价格呈现“剪刀差”走势。22年8月我们对船舶板块进行首次深度推荐,撰写了船舶整体型深度、船舶周期复盘专题,以及定期的点评报告,认为船舶已经进入最佳投资时点。首篇报告发布后,BDTI开始持续上行,至12月达到最高峰,并在23年逐步带来油船订单潮。船舶大周期逻辑正逐步兑现!

我们研究的成果:
基于船舶板块相对复杂的研究脉络,我们针对短、中、长期,给出了不同阶段应该关注的船海指标,极力简化研究模型;基于船舶板块跨度极大的周期,我们对历史进行了深度复盘,给每轮周期赋予了驱动因素的归因,进而调整我们对本轮周期的判断(弱周期,走价不走量);基于船舶股分歧较大的估值方式,我们另辟蹊径给出对于龙头不一样的估值分析和判断模式(自定义指数判断估值)。

我们重点推荐的股票:
1)中国重工:这是我们当下时点的首推船舶股(也是市场首推)。核心逻辑为重组背景下估值差的修复+后续更强的接单预期+人效、管理提升潜力更大。
2)中国船舶:本轮周期最为受益的龙头,优质资产整合的预期大。核心逻辑为船舶大周期中龙头弹性强+在手订单更为饱满,订单价值量大+优质的船海资产。
3)中船防务:弹性较强的造船小龙头。核心逻辑为重组整合受益标的+22下半年以来特种船航运市场向好+更早的业绩回暖转正。
4)此外推荐关注中国动力、润邦股份、杭齿前进、亚星锚链等船配公司,受益于零部件持续涨价的逻辑。

GPT应用加速推广+算力需求释放

国家网信办发布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

文本生成:涉及智能客服、对话生成、即时通讯等场景,包含智谱/讯飞/美团/阿里/钉钉等

图像/视频生成:涉及文生图、形象图片制作、图片/视频编辑等场景,包含快手/百度/抖音/阿里/美图/腾讯/逗拍等

音频生成:涉及音视频制作、歌曲制作、文本转语音,包含酷狗/腾讯/出门问问等

应用于开放域: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算法(对话生成)、达摩院交互式多能型合成算法(多模态内容生成)、百度PLATO大模型算法(文本回答)

LLM应用加速推广+算力需求释放

1、大模型加速落地:清单发布标志大模型合规应用逐步推进,有望实现技术加速落地

2、LLM应用加速推广:随着大模型合规应用推进,国内LLM应用有望加速推广

3、算力需求释放:应用加速推广,带动算力需求释放

核心标的

①龙头标杆:金山办公、科大讯飞、同花顺

②核心卡位:泛微网络、恒生电子、致远互联、石基信息

③小而美:鼎捷软件、汉仪股份、普元信息、福昕软件、上海钢联

④芯片:寒武纪、海光、景嘉微

⑤服务器:浪潮信息、工业富联、紫光股份、中科曙光

HW入局AI机器人

随着AI技术热度提升,AI应用场景的空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消息面上,一个新的重磅信息对今天市场形成了刺激——HW机器人横空出市。

据媒体报道,HW在东莞成立极目机器人公司,注册资本为8.7亿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李建国,经营范围含电子元器件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技术交流、技术转让、试验发展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HW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这一消息需要结合其他信息来细品。首先,HW新设机器人公司的法人也是2021年底HW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设立时的法人,布局越来越切入核心。其次,HW将于7月7日发布多模态千亿级大模型产品“盘古 Chat”,基于华为自研的 MindSpore框架开发,对话方面可能已接近 GPT-3.5的水平,而且HW近期还公布了一项新的聊天机器人专利,HW极有可能在AI+机器人形成闭环。评论认为,华为的介入无疑给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国内企业相继入局,对国内机器人制造上游而言,是巨大利好。

从马斯克宣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到ChatGPT迅雷不及掩耳火遍全球,再到英伟达凭借算力芯片将AI热度提升到史无前例高度,硬科技成为市场的绝对主线。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近期更是公开表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是一种被称为具身AI的新型人工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也就是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这一预测跟证通社之前的研究不谋而合。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机器人产业有了新的变化,第一个是AI技术的发展,打开了机器人智能性的天花板。第二个是产业端的变化,有很多巨头和初创公司参与进来。第三个是政策端的变化,国家和地方都在给予机器人产业很多的助力。第四个是从产品端看到了切实可行的进步,从技术端有了AI的加持。

广发证券最新研究认为,机器人供应链逐渐浮出水面,看好一体化关节投资价值。一体化关节约占整体成本的50%,共有40个执行器。身体部分包括直线、旋转执行器共计28个,其中旋转执行器采用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离合器+传感器+轴承方案,直线执行器采用无框力矩电机+倒置式行星滚柱丝杠+传感器+轴承方案;灵巧双手共有12个执行器,采用空心杯电机+精密尺寸+传感器方案。供应链中的电机、减速器、丝杠价值量较高,值得重点关注。

除了制造端的零部件,机器视觉的机会也正显现。中泰证券指出国内机器视觉厂商具备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的能力:以光源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已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且正往高端化趋势发展;3D视觉传感器正不断探索潜在的细分领域应用,寻找潜在的增长爆点;而软件算法亦伴随AI技术发展不断升级更新。做为未来机器人最为重要的感知系统,国内优秀企业也有希望进入头部供应商。

综合来看,未来技术迭代以及配套政策将是产业链配置的重要节点。当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正处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想象空间巨大,尤其是减速器(绿的谐波、中大力德、昊志机电、巨轮智能、秦川机床、通力科技、南方精工、国茂股份、双环传动)、电机(步科股份、江苏雷利、鸣志电器、禾川科技、科力尔、汇川技术、八方科技、兆威电机等)。微信公众号:万物归一。传感方面,视觉系统(奥普特、凌云光、奥比中光、虹软科技、天准科技、矩子科技、聚光科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和其他综合传感(柯力传感、汉威科技、苏奥传感、森霸传感)以及语言交互(科大讯飞、海天瑞声为代表)借助大模型将极大提升机器人交互能力。此外,工业母机(华东重机、蓝英装备、华东数控、海天精工、华辰装备、纽威数控、宇环数控、华中数控、奥普光电等)、机器人本体集成及应用(新时达、埃斯顿、斯派林、机器人、埃夫特、科大智能、亿嘉和等等)在各自应用场景,借助AI+机器人或将创造更高商业价值。

AI自动化编程

1、事件:国内外巨头纷纷发布AI自动化编程工具

(1)腾讯云发布AI代码助手。6月19日,根据腾讯云公众号消息,腾讯云发布行业大模型最新进展,表示已将大模型能力应用在腾讯云AI代码助手等多款头部SaaS产品中。腾讯云AI代码助手覆盖开发关键流程,包括沟通、编码、排错、评审和调优,高效承接机械性工作,释放开发者精力,使其专注代码创作。同时代码助手可基于正负反馈,不断训练调优代码生成过程,实现工具持续改进。

(2)百度云发布代码助手Comate。6月6日,根据百度智能云公众号消息,智能云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的新一代编码辅助工具——代码助手Comate已经开放邀测。Comate可以通过开发中的上下文、评论组合代码,通过读取声明的函数名称来预测代码,同时允许查看建议并手动编辑建议的代码,自动填充重复代码。

(3)2023年3月,微软发布AI生成式低代码开发助手Power Platform Copilot,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应用程序的构建并提供改进建议。6月,微软将AI编程工具 GitHub Copilot融入Visual Studio,以提升AI写代码的准确性和效率。

2、低代码开发平台可显著提升开发效率,海外已有广泛应用

低代码开发平台(LCDP)是指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70%的应用程序将由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平台构建,其中80%的应用程序由非IT工作者开发而成。2021年,代码托管云服务平台GitHub与OpenAI合作推出了自动编程工具GitHub Copilot,根据其官网数据,推出两年以来,GitHub Copilot用户已达百万级,完成了46%代码的编写,开发人员代码编写速度提升55%,效果显著。

3、AI与低代码平台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国内有望加速推广

代码编写是AIGC重要应用场景,经过AI大模型赋能的自动化编程工具,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共享已有的知识,减少软件开发中重复的思考和劳动。CSDN将自动化编程分为C1至C5五个等级,传统IDE已经具备简单的代码补全功能,但难以生成完整函数。在AI技术的应用下,低代码开发工具有望突破更高级别的代码编写。根据测试,ChatGPT至少已经达到了C3水准(生成完整函数),最新的GPT-4甚至能完成C4级别(生成完整模块,完成不同编程语言的互译)的部分工作。GitHub的CEO Thomas Dohmke在6月的对话访谈中也表示,应用AI技术的Copilot未来很快可以实现80%的代码编程。我们认为,AI与低代码平台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微软、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AI代码助手的发布,有望加速低代码工具的推广应用,未来可期。

4、投资建议

开发者工具是AI重要的落地场景和应用领域,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在AI大模型赋能下,未来有望打开广阔蓝海市场,建议积极关注。受益标的包括卓易信息(拟收购艾普阳)、普元信息、金现代、致远互联、泛微网络、用友网络等。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产化

事件概述:

美国加州时间6月6日,SEMI发布《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Q1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达到268亿美元,同比增长9%,环比下滑3%。

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韧性持续。

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1076.5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282.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26%。

半导体设备投资具有周期性特征,通常有2年左右的上行周期和1-2年的下行周期。本轮周期增速高点发生在2021年Q1(235.7亿美元,YOY +51%)。而进入2022年以来,受制于下游消费电子等市场需求疲弱,半导体资本开支步入下行周期,设备投资额增速回落。2023年Q1设备销售额看到底部企稳和同比回升(268.1亿美元,YOY +9%),我们看好半导体设备投资额的稳步恢复。

另一方面,在供给端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进口占比较高。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4月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达77亿美元,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仍有广阔替代空间。

设备零部件有望迎来订单修复和国产加速。

设备上游零部件国产化率目前亦处于较低水平。当前在机械加工件和气体/真空系统类零部件领域已经有较多上市公司实现国产化突破,而电气类、机电一体类、光学类零部件则处于关键验证窗口期。

此外,在市场需求端零部件方向亦有望迎来修复。当前诸多设备零部件厂商供应海外龙头设备公司,有较高的海外收入占比,自2022年Q4以来短期受限于全球半导体投资额的放缓,而展望未来有望迎来海外投资恢复带来的订单复苏+国产替代提速带来的份额提升。

投资建议:

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有望迎来投资复苏和国产化提速,看好国产设备和零部件厂商的国产化机遇。重点关注:1)半导体设备:中微公司、拓荆科技、芯源微、中科飞测、北方华创、华海清科等;2)设备零部件:新莱应材、富创精密、英杰电气、正帆科技、江丰电子、福晶科技等。

风险提示:半导体设备市场周期性波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产化验证不及预期。

军工“内生+外延”双驱动

事件:

(1)国资委重磅部署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并购重组:6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持续推动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会议指出,近年来中央企业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为契机,主动运用并购重组手段促进资产和业务布局优化完善,提升国有资源运营配置效率,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以更加务实有力的行动做优基本面、夯实基本功,为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坚实支撑。

( 2)市场持续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多家军工央企随着盈利能力持续增长,叠加后期集团资产整合、国企改革等工作持续加速推进,旗下上市公司有望估值、利润双提升。(3)国防军工2023年度策略-内生外延,下游渐强:2023年为“十四五”第三年,微信公众号:万物归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国防行业整体趋势向上;后期行业规模效应+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小核心大协作”为发展趋势;相对上游和中游,下游主机厂业绩弹性更大,推荐下游主机厂及高壁垒、竞争格局好的上中游标的,建议加配国防军工板块。

核心观点:

核心逻辑:内生+外延、内需+外贸、军品+民品。

(1)国防军工“内生”增长趋势强劲,“规模效应/股权激励/小核心大协作/定价改革/大订单+大额预付”等催化下,企业运行效率也将持续提升。

(2)“外延”增长方向明确: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未来军工资产证券化/核心军品重组上市有望掀起新一轮高潮,关注军工集团重组进程。

(3)“民品+外贸”将为增长提供动力:中国坦克/无人机/教练机/战斗机等具备全球竞争力,外贸需求逐步崛起;国产大飞机/民用航空发动机相关民品自主可控也将提速。

投资建议:

2023年军工机会大于风险。看好导弹/信息化/航发/军机子行业,军机“十四五”有望大幅增长。航发受益“维保+换发”、未来空间大。导弹受益于“战略储备+耗材属性”,信息化受益于“信息化程度加深+国产替代”,增速更高。

1)主机厂:中航西飞、航发动力、中国船舶、内蒙一机、中直股份、中航沈飞、洪都航空。

2)核心配套/原材料:航发控制、中兵红箭、亚星锚链、西部超导、中航高科、宝钛股份、三角防务、中航重机、派克新材、图南股份。

3)导弹及信息化:中国海防、紫光国微、火炬电子、鸿远电子、振华科技、新雷能、智明达、霍莱沃、高德红外、晶品特装。

风险提示:1)股权激励、资产证券化节奏低于预期;2)重要产品交付不及预期。

大模型及应用主升浪机会

1、近期大模型滞涨,应用有所分化,但整体仍然处于乐观氛围。我们认为,算力直接受益于产业趋势,但在此背景下,大模型和应用方向亦会更加明确,后续有望持续落地兑现。当前仍然处于产业趋势形成阶段,大模型及应用格局不易判断,但该阶段正是成长股投资的最佳阶段,格局清晰后即进入成长股的“价值投资”阶段。

2、空间及节奏上,我们认为算力、大模型、应用龙头都有望陆续创新高。节奏上,4-6月大模型及应用持续在集聚上涨动能,后续有望迎来新的主升行情。从2013年经验来看,硬件上涨趋势相对平滑,而应用受事件催化影响更大,走势更加凌厉,期待在大模型及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及现象级产品的落地。

3、我们对于主要方向更加聚焦及坚定。推荐:大模型及AI应用推荐昆仑万维、万兴科技、焦点科技等,潜力AI应用方面维持推荐游戏(推荐三七互娱、巨人网络、恺英网络、姚记科技、盛天网络、名臣健康、宝通科技等,关注电魂网络、神州泰岳、汤姆猫、浙数文化等)、营销电商(蓝色光标、焦点科技、华凯易佰等)、出版教育(凤凰传媒、皖新传媒、南方传媒等)、IP(推荐中文在线,关注掌阅科技、奥飞娱乐)等板块及标的。

风险提示:国内产业发展节奏不及预期,市场风格切换。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船舶
S
新时达
S
中大力德
S
焦点科技
工分
0.6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