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凯盛科技调研1130
夜长梦山
2021-12-01 18:42:44

【公司介绍:UTG玻璃】

一期具备量产能力,产线已经建成。目前一直在小批量出货,以供整机测试的订单,测试是终端必须走的程序。正式批量出货还没有,等着排计划。二期已经动工了,厂房开始建设。一期是原来有空厂房,包括污水处理都是玻璃院出的,租的玻璃研究院的厂房来用,研发费用之前也出过了。二期是10个亿10万平方的厂房,加上设备,方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公司具备强大的原片开发技术,希望原片能和肖特、康宁有直接竞争力,工序有调整。

TFT二期投了30亿元,一期投完了。

 

 

【问答环节】

Q:UTG的下游客户有哪些?主要的合作包括哪些?

A:核心客户有保密协议,而且有一些合作,一段时间内只供他,但是期限不长。别的家后续会水到渠成,目前小批量是只给一个客户的。测试方面,从单片材料到模块到整机,已经有一年多的测试,目前整机测试已经结束了。在和客户的合作的内容方面,现在只是UTG玻璃,但是公司盖板的贴合,覆一层膜也是可以做,二期可能会有合作贴合的这一块。整个产业园占地400亩,液晶显示模组,柔性显示模组以后也有机会,未来做不做也是根据市场来判断。

 

 

Q:UTG的竞争格局以后会怎么看?

A:第一,UTG是当作基础原材料看,不是单独的一种产品,应用范围不局限于折叠屏,也在拓展,可能会有很多应用场景;第二,2023年二期才能形成量产,现在对于到时候的需求有比较好的预期,很多厂商都有计划。1500万的产能不是对应1500台,预计是对应1200万台手机,市场会不会饱和或者竞争激烈要看各自的竞争能力。通过终端来看目前我们的竞争力最强,量产的能力具备,UTG的技术是不断迭代的,公司已经在做开发。第三,原片技术也需要掌握,如果其他厂商只是做后加工,肖特玻璃也买不到,因为他是专供三星的。未来如果肖特一次成型玻璃量比较大,流入市场了,原片就成为公司的优势。现在原片已经很成熟了,后加工厂需要从市场买得看成本等,目前市场上原片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

 

 

Q:深加工环节的技术壁垒高不高?

A:深加工的难度是有的。从公司玻璃发展的历史来看,公司12年引进韩国顶喷减薄,后来50微米的玻璃做出来了但不知道怎么用,19年折叠手机出来了,公司19年就已经把20万次折叠,30-70微米的玻璃做出来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合格品的标准。后来和客户合作,才不断提高标准,1-2年一个个攻克难题,提高良率。从目前的产品来说,其他的企业还有一段路要走。公司有时间上的领先并且后面技术迭代是已经开始了。

 

 

Q:公司预计开发的下一代产品和现在产品的差异?

A:下一代产品可以理解为一次成型的产品,肖特、康宁都是下拉法,公司去做的话会规避知识产权的壁垒。

 

 

Q:其他的应用有没有具体的数据空间?

A:目前还在探讨,运用扩宽不止UTG单个材料,还要匹配其他材料,还没有估算过。应该不会有手机量这么大。手机出货量有15亿部,平板1.6亿部,电脑1.8亿部,不会超过手机。

 

 

Q:组件厂进入的可能性?

A:有这个可能性,但是各做各的优势。第一种是像三星,有UTG,有手机,会自己发一部分,会对外放一部分显示模组出来,外面的厂商可以购买三星的模组;第二是一些厂商和模组厂去合作,往下游去推,往三星模式去靠。第三是像我们,是和终端客户合作。未来可能会有其他的模式,也可能进入三星的供应链。三星13.3寸的笔记本模组,70%是我们供的。

 

 

Q: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的区别?

A:二次成型是比较成熟的工艺技术,一次成型的量只有两家有,肖特规格是400*500,康宁300*400规格,量非常少,两种成型法互有优势。从成本上来说,减薄的成本目前还是比较高,利用酸去减薄,这个过程会比较大的影响良品率,玻璃厚度要从200-300微米减少到50微米,均匀度、玻璃原片内部微缺陷都会放大,难度比较大。

一次和二次成型质量还是有一定区别二次成型是便宜的玻璃加了一道工序,减薄这个工序很多公司都能做了,只是要看精度的差别,看深加工能不能满足终端的需求。公司是开发了新的减薄设备,不是原来的了,很多公司精度不一定能达到。一次成型的玻璃某些指标还是会有优势,因为加酸对玻璃还是有一定影响。

 

 

Q:深加工的壁垒、难度大吗?

A:后加工的能力,边角的处理难度还是有。

 

 

Q:集团原片提供,如果其他企业对外采购原片,成本相差多少?

A:我们成本比较低,UTG负责人说良品率是原片喂出来的,公司研发费用已经投入了,而且高铝原片现在还没有市场价,公司用的原片是是内部定价。外面100微米以下,价格都比较贵,长信那边没有量产能力。

 

 

Q:公司UTG后续报价怎么报?

A:根据量来,参考市场价,三星一片是3、40美金,我们会比他便宜,量产会进一步降低成本。

 

 

Q:一次成型玻璃的成本更便宜吗?

A:一次成型从加工角度来讲成本便宜,但是一次成型的玻璃得做出来,一片(可能一平米)3、4千。一平米可以切8寸的2、30个。

 

 

Q:公司良率情况?

A:目前跟三星他们基本是一个水平,我们的良率是包含所有工序了;三星50%左右,已经很高了。三星的良率从深加工开始算。

 

 

Q:明年UTG的预期?

A:看客户发布的情况,不允许提前透露。

 


Q:送去客户那里测试的玻璃是免费的吗?

A:测试不是免费的,有一定的价格,双方共同商量的。

 

 

Q:原片会卖给别的企业吗?

A:原片不会给别人的,这个阶段不会培养竞争对手。

 

 

Q:目前UTG成本比CPI高多少?未来能够下降的因素有哪些?多久能够达到CPI的水平?

A:具体高多少不好说,CPI成本是15美金以上,约100多块,新材料和成熟产品去比还是会高,未来会降低去推广,CPI也会持续降价,UTG降成本还是要看量的规模,以及工艺调整的。

 

 

Q:高纯二氧化硅情况?

A:高纯二氧化硅公司做到了6个9以上纯度,主要是合成法做成的,运用在抛光液,半导体,国外是进口为主,利润率比较高,公司是用市场价做了测算的,预计利润是6000万,一吨1万的净利润,但是市场价不止。计划1.8亿的投资只有5000吨,4种产品,每种产品一千多吨,先做了很小的一个规模,现在是稳妥的投资,根据市场反应还是不错。投资比较小,涉及化工所以时间比较长,土建很快,设备也差不多了,预留了18个月的时间。


 

Q:新材料中对市场空间的测算?

A:4种产品,每种都有10万吨的市场需求。

 

 

Q:高纯二氧化硅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A:国内有石英股份,主要做光伏的,有5个9的纯度,他们做光伏外层材料的量很大,3-4个9就够了,内层材料要求会比较高。我们是有3000吨是做半导体那一块的,半导体比较贵。

 

 

Q:纳米碳酸钡的情况?

A:这块慢慢起量,几百吨的量对收入影响少。纳米碳酸钡理论产能是2000吨,出货量几百吨,还没有形成规模。

 

 

Q:球形石英粉情况?市场容量如何?产能利用率如何?

A:主要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航空、航天和特种陶瓷等领域,华飞在产产能一万多吨,我们有6000吨产能,目前都在扩,市场需求还是不错,主要在打日本份额。市场容量应该不到10万吨,联瑞、华飞加上我们是三万多吨,联瑞明年准备到万,需求要看市场扩大到多少。这块跟日本的性能对比是没有问题的。6000吨产能有一些是今年9月建成,还有在建的,去年建成了2000吨,以前还有2000多吨。产能利用率没有数据,但是订单还是可以的。纳米碳酸钡、球形石英粉前两年都没有正的贡献。这两年球形石英粉开始要起量、做贡献了。

 

 

Q:新材料板块加起来的情况?

A:新材料方面合起来的话,前几年投入不大,这几年材料板块再陆续的投。高纯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钡、球形石英粉等每种从1个亿收入增长到1.5,2个亿,后面是有信心的,现在好几种产品已经开始贡献利润了。


 

Q:氧化锆的产能情况?

A:氧化锆我们有2万吨,东方锆业没有比我们大,我们所有锆加一起的产能不到3万吨。

 

 

Q:后续传统显示业务规划?

A:显示在扩建,蚌埠国显的厂房是19年建成,20年也有贡献,去年是40亿规模,会不断给厂房加设备;后面的厂房还在建,明年5、6月份可以投入使用,池州那边主要是做大尺寸的。深圳国显有个搬迁,会从20多亿增长到30多亿。

 

 

Q:显示每年20%-30%的增长可能吗?

A:要看产能的释放,根据现在的公告的项目,显示全部达产有7、80亿的规模。

 

 

Q:给大客户做代工的影响?

A:会降低一部分收入,提高利润,公司在建立自己的品牌之后,一部分业务采取这样的模式,可以降低资金占用,也会降低一些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Q:显示在建项目预计建成的时间?

A:深圳研发生产基地可能会延时,新型显示产业园看明年年底,订单看什么时候释放。

 

 

Q:显示这块70、80亿是标准的产能,实际可以超产发挥吗?

A:可以的。

 

 

Q:洛玻三家子公司股权转让落地了吗?对公司的影响?

A:现在在开股东大会,发通函,还在看他们的进度。他们实际上就是我们这一块,我们在买他们的玻璃,这块他们好几干万净利润,比日本售价还高,去年28块一片或者一平方,正常十几块。

 


Q:高铝玻璃原片的产能足够UTG的生产吗?

A:高铝玻璃原片生产两个月够UTG一年,原片是200微米,厚度均匀性高,正负5微米现在两次减薄,是用浮法做的,目前集团那边组了团队,设计一次成型的技术。

公司的高铝玻璃是第三家进入UTG的资源池的其他两家是康宁和肖特。

 

 

Q:公司UTG产品的竞争力?

A:一个是产品质量,二是原片。别的企业卖400*500mm的规格要四五百块,很贵,公司良率成熟了会更好。公司比刚开始的时候良率提升了很多,行业也领先。可研是设计50%的良率,一个月15万片,目前是接近设计能力。公司投入做了两年,目前建好等订单的状态,改造产线做测试,别的家没有这个能力和资本,光是烧玻璃花了三四千万,投入花了很多。

 

 

Q:一期UTG产能情况?

A:设计产能是15万片/月,6条线的,一年产能是180-200万片,要看良率。

 

 

Q:高铝玻璃的产能情况?

A:70t/天的高铝玻璃生产线,年产量500万平方米,0.2-2毫米;具备强大力学特性、光学,可加工,成本,规格,稳定供应能力。


Q:一强和二强玻璃的区别?

A:二强里面是含锂,做交换;只能进行化学强化;一强和二强区别主要是深加工的控制。一般高铝玻璃的规格是是1*1.3m,作为保护贴用,良率八十多,是中等水平,盖板的话60-70的良率就很高了。

 

 

Q:用作UTG的高铝玻璃厚度?

A:0.25mm去做UTG,单面减薄,2次,60多道工序,没有用更薄的主要是兼顾强度和弯折度。

 

 

Q:公司高铝玻璃三代和二代的区别?

A:三代,16点几的含铝量;二代13点几,要求弯折度、强度,配方不一样。

 

Q:公司的高铝玻璃原片和南玻的区别?

A:公司用的是全氧窑,和南玻那些不一样,温度达到2000多度,高了别人1000度,我们的料南玻不一定化得掉;含铝量也不同,公司约17%的铝,南玻是约13%。

公司的料都是国内的,用的最贵的精制硅砂,1000多一吨的砂,高他们三四倍;除了精制硅砂,含铁量要降低到百万分之五(35ppm),铁高了影响视觉,浮法的含铁800ppm,太阳能铁150ppm。


Q:高铝成本情况?

A:高铝的成本,锂铝二强接近上万,铝硅(一强)几干块。成本最大是燃料,三分之一,38%。今年一强一吨成本是5000以上,去年成本2、3千。一吨可以做2000平米。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凯盛科技
工分
10.8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神兜兜
    为国接盘的半棵韭菜
    只看TA
    2021-12-02 15:29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2-02 07:32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2-01 23:44
    辛苦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