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卫宁健康交流
猫猫喵喵3
2021-12-13 21:57:29
从国家医保局的决心来说,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了。
国家医保局是 18 年新组建的,主管领导级别非常高,直接汇报给韩正总理,还有另外一个
常委在管。是双常委管理,是副部级单位。是中国医保激进剪刀差的问题,收入的增长和支
出的增长,有一个剪刀差。医保支出每年 2.1 万亿,对医保的需求是 4 万亿,总需求是 7.2
万亿,支出比例大概是 333. 现在各方面筹资,从国有上市公司转移一部分,扩大筹资
面,也有针对居民的筹资,中国人口结构已经走向老龄化,所以逻辑全部是通的。医保局做
控费为核心的医疗改革,担心兜不住底。过去医疗的链条太长,灰色地带太多,不合理的地
方太多。DIG/DIP 一定要推,中间很复杂,会有反复。医院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被动的角
色。医疗机构是不愿意,但是不得不接受。医保是最大的买单方,很多医院,50%多的收入
来自医保。国家医保局推 DIG/DIP, 一个是直接对接的需求,这个需求不是特别大,涉及到
分组器、接口等等。医院端的系统是比较复杂的。DIG/DIP 要求的颗粒度是比较细的,要丰
富到一定程度,才能支撑工作的开展,医院的系统要适应这个需求,中国的医疗信息化程度
是很低的。过去几年,国家卫健委在推电子病例等,这个是最近的政策,现在暂时没有新的
重大的政策,以前的政策是三年行动计划。我觉得行业这两端都是重要的拉动方,未来的三
到五年是有一个旺盛的需求。
Q:这些政策今年比较密集,又到了加大投入的一个点,医院明年的预算?
A: 有一部分医院在做预算,1011 月的政策是比较近的,当前的医院计划没有包含这部分
内容。政策出来之后,医院要做一个调整。从现在到明年初,都是医疗机构在做预算调整的
一个过程,估计春节前能确定。
Q:今年 200 家的目标能否完成?还有募集投向的改变,能否讲一下产品的位置?
A: VINEX 更新到 11 月底,有 185 家落地,全年 200 家落地目标没问题。 今年包括回款占比
太高,上半年一般 20%,下半年 70%~80%12 月回款占比 50%。 我们人员各方面都在兼
顾。现在看,没什么异常,都在推进过程中。去年推的过程中,一方面从我们自身不断考虑,
从客户端发现了一些需求,现在的 VINEX 是部署在 PC 端,是医生工作的一个应用,如果医
生离开诊间,就不再覆盖。现在医院推线上线下一体化,明年三月生效。医院要有自己的互
联网平台。这些东西穿插在一起,医院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是高度确定的。去年疫情期间,很
多线下门诊都关闭了,这个时候线上的需求就增加了。去年的云项目短时间开通了很多。今
年是点状的疫情,大家能看到一个现象,上海卫健委发布的公告很明确,XXX 医院线下关诊,
线上正常进行。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时间,占到 25%的市场份额。
Q:明年 VINEX 的体系是不是就比较完整了? 明年四月份,我们的产品体系就比较完善了?
A:现在的计划是这样的,医院里常规的需求,还有相对窄一点的需求在看。有些医院有自己
比较强的专科属性,有相对比较强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不会做到纯个体化,比如为 A 医院
定制一个。
Q:明年的规划和考虑?
春节后定业务指标。我们的节奏怎么反应出来? 今年线性实施为主,明年陆续转化为合同,
更多在存货里体现。明年流程走完,马上能确认收入。 门诊的数量级平均在百万级,这个
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抓手。门诊是一个高频应用,可能会做更大的一个规划,比如大临床,
转换的时间表不太好把握。 每家医院的诉求不太一样,逐步的合同落地,从明年开始。但
是每家的内容不太一样。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延展,如果转换速度慢一些,我们也不担心。我
们现在收到的客户反馈都是很正面的。之前有两家典型客户的回访,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做的一个点评,指望短期内爆发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个行业是平稳的,后年可能有一个更乐观
的预期。
Q:公司 vinex 线性实施的业绩贡献?
A: 我们实施 30 家有合同,40 家没合同,40 家投入不到一千万,现在五六十家有合同,总
额大概二三千万。一开始实施的经验不足,耗用的人工更多,后面更快。我们内部目标,门
+主要应用,线上两个人月来完成。
Q:后面临床的进度会不会比较慢?
A:有一个环节比较耗费时间,是客户先期的数据处理,这个是一次性的,尤其是对于大三甲
来说。当前数据的质量不高,可能还是需要很多的人工参与,这个是耗费时间的一个环节。
从纯交付角度,远程交付占比已经很高,现场更大的工作量,很多都是培训,有些医院希望
有面对面交涉的过程,培训过程也在优化,小课件类似打游戏一样。年轻点的医生很快就能
上手。数据治理看合同的方式,是软件费还是劳务,每家情况不一样的。
Q:医院体验的不同?
A:现在主要是上门诊,以前门诊涉及到很多个系统,不同切换窗口,需要点开多个系统,也
没有业务流的概念,医生根据自己的习惯。现在主要的工作都整合到一个屏幕上,上面分为
三个大的工作区域,第一个是病人的数据,第二是诊察,最右边是电子病例和处方,现在几
乎不需要输入,只需要勾选就可以了。现在已经做到高度智能化了。是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
量的,有一个医生,原来看三十个号,现在能看六十个号。医生两大任务,一个是临床,一
个是科研,不会因为系统提高效率而懈怠。
Q:医院的评级?
A:评级有点像木桶理论,要看短板。同样一个三级医院的四级病例项目,从 200 ~2000
差别很大,北上广的增量会比较小,比如上海地区的增长比较平稳,是医疗信息化最好的群
体。 全国平均,医疗信息化不到三级,要补的东西很多的。
Q:系统的收费方式?
A: 一个软件费和一个服务费。这个行业背景成熟度不高,老用户后续采购需求是主要需求,
导致我们收的服务费比重不高,很多打包打在新的采购预算里面。采购和维护是两个不同的
项目,我们建议把卫宁的软件和服务合起来看。这两个业务毛利率差别也不大。维护费一般
一年免费,过了之后进入有偿维护期,根据需求收费不同。大概折算下来,8%~12%的服务
费,很多都隐含在软件采购费用里面。

Q: 四季度业绩展望?
A:今年没啥特别,总体比较平稳,vinex 贡献非常有限,以门诊为主,大部分当期没有贡献。
从收入端来说,三季度收入和利润都是 28 左右,软件服务 18%,全年 20%左右。表观的收
30%增速左右,利润端还没核算,有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正向影响有参股公司和融资公
允价值的调整。另外一块是股权激励和可转债计提的利息。现在计提的利率是 6%+,但这个
不影响现金流。创新业务今年亏损额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心里对创新业务板块看的越来越
清楚,有一些前瞻性的指标指引未来的发展。国务院提出加大互联网诊疗,还会有些政策鼓
励,比如考核上倾斜。 本来医院也是有积极性的,线上比重太低,所以积极性不够高。线上医疗可以做一个筛选,医院是被动服务的,没啥经济效益。还有卫宁科技以前对公司拖累
比较大,所有项目都是公开的,中标了 20 多个省的项目,今年还是亏的,大部分要到明年,
明年有个更好的消息,省内往地市一级渗透,一个省至少好几个,还有就是难度降低了。医
院是典型的自上而下。明年是量价齐增。从经营角度,云药和卫宁科技,都是大幅减亏的。
云医更乐观一些。整个创新业务板块和今年相比,有一个很大的改善。
Q:创新业务一级市场的估值?
A:云医大概 15~20 亿人民币,这几年没有新融资,这个是 19 年的估值。云药估值 6.X 亿,
后面估值会进一步提高。卫宁科技去年有过一轮融资,投后大概 20 亿,今年预计增长到 50
亿左右。
Q:每年医疗机构的增加?
A: 全国新建,每年大概 2000 家左右,新建的都比较大。还有医院的扩建更多,很多医院
都建分院,还是归原来医院管理,新建的医院也是很大的医院,也是大三甲。这两种都会带
来增量的客户。扩建的多一些,纯新建的绝对数量不大。从现在订单收入的贡献来看,主要
是老用户,合同和收入,75%以上来自卫宁存量的老用户。
Q:公司的并购?
A: 区域龙头的并购,效果是比较好的,是最受欢迎的。 第二类区域也没形成龙头,但是有
一些相关方,这种不方便并购,通过控股子公司的形式,扶植她成为区域龙头后,再去并购。
好处是快,医疗行业切换核心系统是很慢的。原来团队的人也是需要的,并购需要两样,一
个是客户、一个是团队,产品是一定要切换的。并购我们还会继续做,客观来说,好的标的
不多了。现在市场化并购的案例基本没后,一般是同一个控股大股东。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卫宁健康
工分
2.8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