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三一重能(688349)2023年度暨2024年一季度业绩交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4-05-06 23:01:00

会议要点

1、公司业绩与行业情况

· 公司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9.39亿元,同比增长21.21%,净利润20.07亿元,同比增长21.78%,总资产333.76亿元,较年初增长26.35%,经营活动现金流10.89亿元,同比增长43.54%。

· 2023年全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量75.9G瓦,同比增加101.7%,累计装机量达到441G瓦,同比增长21%,风电发电量8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

2、经营亮点与研发进展

· 公司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为8.72亿元,占营收比例的5.83%,研发人员853人,占总人数的4.91%,新增25项发明专利,129项新型实用专利。

· 在风机方面,公司持续推动大兆瓦技术的开发,针对三北风电市场的8.5到11兆瓦平台开发,叶轮直径达到230米,首次在国内陆上采取双箱变上置技术。

· 海上风电技术方面,公司在2023年3月31号下线首台海上十兆瓦级风电机组,10月11号发布13兆瓦、16兆瓦海上风机产品,形成8.5兆瓦到16兆瓦的全系列海上风机。

3、全球化与市场拓展

· 2023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3.1亿元,对中亚南亚地区风电设备出海,海外销售毛利率22.07%,高于国内5.25个百分点。

· 公司组建了两百多人的海外营销团队,覆盖全球主要风电市场,亮相德国福斯姆等国际高端展会,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

4、数字化与质量管理

· 公司在数字化方面领先,智能制造方面行业首屈一指,市场风机产品获得广泛认可,市场占有率提升至9.3%。

· 公司重视质量管理,推进全方位提质降本,无故障风场建设赢得赞赏,产品质量保持良好。

5、财务状况与成本控制

· 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1.67%,财务结构稳健,应收账款和存货资产质量高。

· 通过全年降本趋势、降本高效巡演等工作,实现采购降本10%以上,毛利率达到17.03%,盈利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6、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公司计划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力争产品技术领先和高端人才积聚,提升营销能力,突破重点客户和市场。

· 推进风场建设,风资源整合,全球化客户重点突破,成为发展新引擎,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 公司将坚持规模服从效益,通过提质增效,降存货快回款,保持良好的现金流,提升产品竞争力,巩固盈利能力。

7、投资者关系与市场展望

· 公司管理层对2024年风电行业招标和装机情况持积极态度,预计国内至少70GW以上装机量,海外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大机会。

· 对于分散式风电,公司认为其为乡村端提供了新的消纳机会,但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土地租赁、电网配合等潜在风险。

8、技术和产品创新

· 公司在风电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如8.55到11兆瓦机型采用双相变技术,旨在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保持成熟技术的可靠性。

9、出货指引与订单目标

· 2024年一季度公司出货量约1GW,预计全年出货量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海外市场订单有显著增加,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订单目标。

Q&A

Q:公司在2024年的出海战略和区域化部署有何计划?是否有新增区域和订单规模预期?

A:公司在2023年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有出货,而2024年除了继续在这些区域进行业务外,还计划在中东、南美、东南亚以及欧洲等更广泛的地区进行布局。目前,公司在海外的订单情况良好,尤其是在中东地区。海外项目的周期比国内要长,因此公司正在做长远规划,已经拥有超过210人的海外团队,并且正在对接下来三到五年的海外机型进行认证。预计短期内公司在南亚的菲律宾、中亚等地区还会有持续的业务进展,同时在更广泛的地区寻求新的订单。

Q: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的原因及全年毛利率趋势预测如何?

A: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至接近11.8%,主要得益于过去两年到三年的降本措施,以及供应链端效率的提升和材料成本的优化。公司预计全年毛利率将维持在15%到20%之间,这是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的水平。老机型虽然原先价格较低,但经过成本降低后,毛利率有所提升,而新机型虽然初期毛利率较低,但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磨合,预计整体毛利率将保持在17.8%以上。

Q:关于15兆瓦陆风机组的市场招投标情况以及单千瓦端成本优化空间的展望?

A:15兆瓦陆风机组是公司推出的未来储备机型,目前处于样机阶段并已下线。预计上半年将在实验工厂进行组装和测试。由于该机组技术挑战较大,市场推广前的验证周期将比常规机型更长。至于成本,目前样机阶段难以具体预测,但随着批量生产和技术进步,预计在单位资源开发的效率和度电成本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Q:关于在建电站的投产节奏、转让计划以及电站销售收入与电站容量的对应关系?

A: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出售约600兆瓦的项目,目前存量约0.2至0.3吉瓦。2024年一季度,公司并网了约100兆瓦的项目并出售了同等容量的工厂。预计2024年将有至少1吉瓦的项目开工并网。公司将坚持开发一批、转让一批、持有一批的策略,根据市场需求端情况实施转让。关于电站销售收入,其与电站容量的对应关系取决于市场谈判结果,价格由市场决定,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形、建设成本等。

Q:新电站销售收入与电站容量和规模的具体对应关系如何?

A:新电站的销售收入与电站的容量和规模的对应关系是市场决定的,不是简单的EPC或风机价格。收入的计算较为复杂,通常是基于未来收益法进行评估。价格因市场和项目具体情况而异,可能在3000至8000元/千瓦之间波动,这与资源质量、地形、建设成本等因素有关。

Q:关于“三一重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布局和未来放量节奏的问题。

A:李晨先生,您好。我们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晚,但我们的研发和产业布局都是直接针对海上风电的特点进行的。去年我们发布了海上样机,并正在进行相关测试。目前,我们的产品线已经可以满足不同系列的需求,包括去年推出的13兆瓦和16兆瓦机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解决方案和施工过程中的改进,提升产品性能。今年我们预计会有所突破,但会保持稳健的步伐,因为平价海上风电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

Q:关于“三一重能”在分散式风电领域的策略和未来增量机会的问题。

A:我们认为分散式风电的发展机会很大,但实施时需要针对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型。我们的机型覆盖从小到大招的范围,可以根据土地资源、环境友好性等因素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研究这一领域,并考虑如何控制造价同时增加发电量。此外,我们也会关注政策推动下的变化,如从5兆瓦基准提升到6兆瓦、7兆瓦等更大功率的机型,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Q:关于“三一重能”在分散式风电下乡政策下,是否会利用小机型的优势以及是否有较大增量机会的问题。

A:分散式风电下乡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尤其是对于小机型的需求。我们会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考虑使用盈利能力较强的机型。目前,政策推动的主力风机功率段已经从5兆瓦开始,但我们也准备好了更大功率的机型,如6兆瓦、7兆瓦等,以适应不同的解决方案需求。我们认为,这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与当地政府、电网公司以及村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

Q:关于三一重能今年的出货量指引,以及7兆瓦以上产品线在出货量中的占比,还有今年的海外出货量预期?

A:公司今年的出货量指引预估为10G瓦左右,与整个行业的增长趋势相一致。7兆瓦以上产品线在出货量中的占比初步预估接近200台,大致在80到9兆瓦之间,占比约为15%到20%。海外出货量方面,今年的订单情况良好,预计出货量将有显著增加,但具体数字可能与去年相当或略有增长,因为基数较小,所以即使增加,对整体营业额的贡献占比仍然较小。

Q:关于电站转让问题,去年电商产品销售的兆瓦数口径,以及今年计划转让的1亿瓦电站中,经营投资收益和电缆产品销售的比例预期?

A:去年电商产品销售对应的兆瓦数为100兆瓦。今年的电站转让策略是开发一批,转让一批,支持一批,目标是每年至少开发和转让各1G瓦以上的电站。对于电站是否计入主营销售或投资收益,取决于持有电站的目的。如果电站是为了销售而持有,则会计入主营销售;如果是为了长期支持,则会计入投资收益。今年在建的电站有两个计划以上,至少有一个计划以上是要转让的,支持也会至少一个G瓦以上。整体策略是实现开发、转让和支持电站各一个G瓦以上的目标。

Q:关于分散式风电的建设成本、收益率水平以及潜在风险的问题。

A:分散式风电的建设成本相较于集中式风电有较大差异。在北方,集中式风电的平均成本大约在3100元左右,而在中东南地区,集中式风电的成本则在4500元以内。分散式风电的成本则因地区而异,高的可达8000多元,甚至与海上风电成本相近,约1万元左右。一般来说,分散式风电的成本普遍比同等区域的集中式风电要高出约30%。这主要是因为分散式风电在施工吊装、维护等方面的规模效应较差。此外,分散式风电的资源问题,如电力消纳、噪声等,以及电网的消纳和负荷问题,也是影响其成本和可行性的重要因素。在商业模式方面,分散式风电的潜在风险包括土地租赁问题、电网配合问题、规模问题等。在政策放开后,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分散式风电的开发速度将会加快。同时,分散式风电也可以为乡村提供电力消纳,满足当地工厂的用电需求,从而减少用电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推广情况会有所不同,如东北地区可能比新疆或内蒙古地区更容易推广。总之,分散式风电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消纳等,投资者需要仔细评估相关风险。

Q:公司在乡村的风力发电设备上安装充电桩的专利申请情况如何?

A:公司已经在两年前申请了相关专利,该专利涉及在乡村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塔筒上直接安装充电桩,使得发电设备能够为乡村的电动汽车或电动工具提供充电服务。

Q:您对今年风电行业的招标和装机情况有何展望?

A: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指引,今年风电行业的装机量可能会完成2030年的目标。行业目前的指引是国内每年装机量不少于50GW,目前新的行业预测平均不低于70GW。今年装机量可能会超过1亿千瓦,具体取决于工程进展。随着分散式和海上风电的支持,以及上大压小政策的实施,预计到2030年平均装机量将达到70GW。海外市场也存在巨大机会,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相对较小,且有国际友商在某些地区撤退,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Q:您如何看待2024年、2025年以及2025年作为“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风电行业发展情况?

A:对于2024年,预计中国企业的风电生产端可能达到100GW,其中部分将出口到国外。并网端预计在90GW左右。2025年可能会有所回调,预计平均装机量在70GW左右。由于没有抢装和补贴政策,预计2025年的装机量将接近正常水平。国外市场预计在2024年至2025年间会有大量订单,但大部分交付将在2025年底至2026年开始,届时将看到显著的交付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国外融资成本的变化,预计在2026年贷款利率和海外融资利率将下降,为风电项目提供了更好的投资回报。因此,预计2026年将是海外市场的一个爆发点。

Q:三一重能在国内陆上和海上的业务情况如何?预计未来几年的规模大概是多少?

A:根据去年的情况和我们的估计,2025年海上风电可能会经历一个小高峰,这是因为经过全面抢装后,施工船的供应相对紧张,导致成本上升。我们预计海上风电的规模在10GW左右,乐观情况下可能达到10GW多一点,而陆上风电的规模则在6到8GW之间。

Q:公司在招标中标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特别是在价格方面,公司是如何考虑的?

A:我们的经营理念是规模服从效益,效益服从品牌,品牌服从价值观。虽然我们的规模在国内排名可能只在第五,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已经走到了前列。在2023年,尽管我们拿了很多订单,但我们的报价平均下来并不是最低的,我们更注重保持合理的利润来驱动公司的良性发展。我们并不追求规模的盲目扩大,而是希望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同时,稳健地扩大规模。今年一季度,我们在海外市场投入了大量精力,预计会看到较大的变化。

Q:关于今年的订单目标,公司是如何规划的?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公司有何打算?

A:我们并不追求订单数量的简单增长,而是注重订单的质量。我们的目标是保持盈利能力,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的情况灵活调整订单目标。我们不会低于10GW的底线,但具体的目标会根据市场情况和盈利能力来决定。如果海外市场的毛利更高,我们可能会在海外多拿一些订单。

Q:关于海外市场的交付,公司是计划在国内生产后交付到海外,还是考虑在海外建厂?

A:我们在海外市场的交付策略是灵活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印度,我们已经通过了建厂并完成了政府的审核。在其他地方,我们可能会根据当地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一边从中国交付,一边在当地设厂。我们并不排斥在海外建厂,实际上三一集团在海外已经有十多年的布局经验。我们会根据中长期的发展情况来决定是否在当地建厂。

Q:三一重能2023年一季度的出货量是多少,以及全年各季度的出货结构预期如何?

A:公司2023年一季度的出货量大约为1G瓦。根据历史数据,风电行业的上半年出货量通常占全年的20%左右。三季度的出货量预计能达到30%到40%,而四季度预计能达到40%左右。公司今年的出货计划也是按照这个节奏进行安排的。

Q:公司在技术方面有哪些新的迭代或方案,以助力成本下降?

A:公司目前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海外市场的需求,因为海外市场的需求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公司正在为海外市场开发能够支持到2030年销售的产品和新技术,以及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此外,公司也在关注海上风电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中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在技术迭代方面,公司不再过多讨论直驱和半直驱的技术路线,而是关注于大型化和轻量化。同时,公司也在探索新材料、国产化以及进一步国产化的可能性。公司还在持续关注和尝试分店加应用,包括合金、铁合金以及与负荷相关的直接复合产出品。最后,公司也在努力实现独立自主的研发,以应对潜在的供应链风险。

Q:全年出货的指引是否包括自建工厂的部分?分散式风电的成本是指EPC成本还是全生命周期成本?

A:全年出货的指引是纯对外销售的口径,不包括自建工厂的部分。关于分散式风电的成本,是指整个EPC的成本,不包含质保期以外的运维费用。

Q:8.55到11兆瓦的机型采用双相变的技术是基于成本优势还是其他考虑?未来是否会大量采用这项技术,包括海上机器?

A:采用双相变技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成本优势,二是提高质量。我们已经有超过2000台5到6兆瓦的机型在国内应用,品类成熟。对于海上机型,我们推荐使用单侧挂的油变,设计时考虑了单双皆可。双相变的好处在于,如果单独使用,成本和质量都有优势。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机型采用这项技术。

Q:关于变压器的采用,是否意味着未来大功率机型的交付都会采用这项技术,渗透率接近100%?

A:是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未来大功率机型的交付预计会普遍采用这项技术。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的接受,这项技术的渗透率将会非常高。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关注行业的发展,以确保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三一重能
S
浩瀚深度
工分
1.9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